-
不同口腔护理对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防治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评价 6 种口腔护理方法对于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防治效果,为防治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及提升其远期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防治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5月31日,由2 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检索及资料提取.采用ADDIS1.16.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 2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醋酸氯己定溶液漱口为降低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的最佳选择;低剂量激光疗法对于降低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严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缩短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三者综合效果最好;涂抹蜂蜜在缩短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方面效果最优.结论: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在防治口腔黏膜炎上各具优势,临床上应针对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不同分期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方案,以期有效地预防和快速地治愈其口腔黏膜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蜂针疗法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肤中TRPV1、TRPM8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疗效,并观察其对TRPV1和TRPM8的影响.方法:40只白变种实验室(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3只和银屑病模型组37只,银屑病建模成功27只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本维莫德乳膏组(阳性对照组)和蜂针疗法组,每组各9只.从实验第22天开始治疗,阳性治疗组外涂本维莫德乳膏1次/d,10 mg/次;蜂针疗法组每周采用蜂针治疗1次,1针/次,留针2 s后拔除,共3周.观察各组小鼠皮损情况,并应用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状态;免疫组化法观察皮损中TRPV1、TRPM8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IL-17水平;RT-PCR法检测皮损处TRPV1和TRPM8 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阳性对照组、蜂针疗法组血清IL-17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血清IL-17含量亦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针治疗后模型小鼠皮损中TRPV1表达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蜂针疗法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蜂针治疗后,蜂针疗法组小鼠皮损中TRPM8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蜂针治疗能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皮疹及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同时发现蜂针治疗后皮损中TRPV1含量有所恢复、TRPM8含量有所减少,可见银屑病的发生与皮肤中冷热敏通道存在密切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针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近年来,针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针刺疗法能够通过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减轻氧化应激障碍、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等有效延缓ALS的病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针刺疗法多样,以针药结合、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但目前针刺治疗ALS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仍存在不足,如临床研究样本量少,观察指标单一,试验设计缺少严谨性,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断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具体操作缺少系统规范的行针标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故今后需进一步规范中医辨证,提高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同时将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以提高针刺治疗ALS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膀胱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运用知识图谱分析近20年中医药治疗膀胱癌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膀胱癌相关文献,对文献的发表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网络绘制来分析结果.结果:经筛选共纳入218篇文献,年度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包含作者479位,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刘兵、陈磊、高筱松,并已形成稳定合作团队,但团队间合作较少;涉及研究机构188个,主要的研究机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机构间合作多为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关键词分析获得12个关键词聚类和25个突现词,"膀胱癌"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膀胱癌研究热点聚集在干预措施、作用机制、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研究类型以临床研究为主,干预措施包含中药、中西医结合、蜂针等方法;研究趋势包括中西医结合疗法和机制研究.结论: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治疗膀胱癌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的疗效机制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非药物干预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背景 失眠症状的出现会降低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并且会增加其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目前,可用于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众多,何种干预措施效果最好尚有分歧.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非药物干预对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的效果.方法 于 2022 年 3 月,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非药物干预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22 年 3 月.在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之后,采用R 4.1.3 软件和GeMTC包对不同非药物干预措施下,围绝经期失眠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雌二醇(E2)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44 项RCT,包括 3354 例患者,涉及 12 种非药物干预措施(艾灸、电针、耳穴压豆、刮痧、火龙罐、揿针、推拿、温针、蜂针、穴位埋线、音乐疗法、针刺).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的总有效率方面,艾灸、电针、针刺的效果优于镇静安眠西药(P<0.05),艾灸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艾灸、电针、刮痧、针刺的效果优于镇静安眠西药(P<0.05),艾灸的效果优于温针(P<0.05),艾灸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在改善kupperman评分方面,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痧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在改善E2 水平方面,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对于围绝经期女性而言,艾灸在改善失眠症状总有效率和PSQI评分,刮痧在改善kupperman评分,针刺在提高E2水平方面具有优势,但还需要通过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此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对类风湿关节炎ESR与RF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对类风湿关节炎ESR与RF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蜂针经穴散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蜂针经穴直刺法治疗,均每星期治疗3次,1星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星期及治疗2星期ESR与RF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ESR与RF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ESR与RF的影响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均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ESR与RF,且蜂针经穴散刺法患者易于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72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施行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1个疗程为10d,连续治疗6疗程;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施行蜂针疗法治疗,1个疗程为4周,持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CD3+、CD4+/CD8+)水平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疼痛、烧灼及瘙痒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血清CD4+、CD3+、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PHN,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体征,促进T细胞亚群恢复,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胜光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胜光教授提出强直性脊柱炎的核心病机是"肾虚血瘀",创立"补肾活血汤"作为治疗本病的基础方,在辨证用药方面颇具特色.他将蜂针疗法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认为蜂针兼具针刺、药物、灸法之所长.同时重视运动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响,创编"南山强脊操"指导患者练习以促进疾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蜂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蜂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肩部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针灸联合按摩的综合方案,观察组采用蜂针疗法,疗程4周.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比较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分,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内旋、外旋、摸耳、摸背等运动功能评价,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经4周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1.6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x2=5.17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的3个维度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onstant-Murley量表疼痛、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等3个维度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1例蜂毒过敏,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采用蜂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能进一步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蜂针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活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蜂针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予以蜂针疗法治疗,治疗组45例予以蜂针疗法+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腰椎活动度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腰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血清ESR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对照组为9.09%(4/4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辅助蜂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及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