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后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后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05例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患者,其中男58例,女47例,根据结石评估结果分为结石组(n=40)与非结石组(n=65).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患者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分类树模型.结果:结石组和非结石组CT值、术中出血量、双J管留置时间、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血钙、尿pH值、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结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 值分别为4.361、2.502、6.815、12.176、24.398、15.595、6.517、2.069、6.881、4.524、3.883、4.699,均P<0.05).双J管留置时间、尿蛋白阳性、尿结晶阳性、UA为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类树模型显示,双J管留置时间是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重要预测因素,收益图和索引图显示模型预测良好.结论:双J管留置时间、尿蛋白阳性、尿结晶阳性、UA为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相关因素,及时制定预防策略,以期降低双J管附壁结石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严重低钙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SH)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RFA治疗的41例SH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基础信息、疾病信息、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数据.根据患者RFA术后1 d血清校正钙水平是否低于1.8 mmol/L,将患者分为SH组与非SH组,利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FA术后发生SH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 SHPT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56±13.64)岁,RFA术后1 d发生SH者22例(SH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P是SHPT患者术后发生SH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ALP预测SHPT患者RFA术后发生S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最佳预测截断值为323.34 U/L.结论 关注患者术前ALP水平并合理纠正,有利于降低术后SH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鸢尾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肌少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100例MHD患者进行握力评估,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脂肪组织指数(FTI)及瘦组织指数(LTI).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的诊断标准,将100例MHD患者分为肌少症组(53例)和非肌少症组(4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鸢尾素水平,分析血清鸢尾素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MHD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透析龄、男性比例、BMI、上臂围、FTI及TC、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步速、握力、LTI、血清鸢尾素水平低于非肌少症组,SCr水平高于非肌少症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与SC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LTI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鸢尾素水平升高是MHD合并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MHD合并肌少症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血清鸢尾素水平升高是MHD合并肌少症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周血中NLR、MLR及PLR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9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初次治疗前的一般资料、血液生化和骨髓常规结果,计算NLR、MLR和PLR.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NLR的临界值为2.682、MLR的临界值为0.317、PLR的临界值为147.786,将患者分为高/低NLR组(n=61,n=98)、高/低MLR组(n=76,n=83)、高/低PLR组(n=59,n=100).与高NLR组比较,低NLR组血钙<2.5 mmol/L及肌酐<177μmmol/L时所占比例较高(P<0.05);低MLR组和高MLR组不同血钙、肌酐及DS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PLR组和高PLR组血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后,高NLR组、高MLR组及高PLR组完全缓解率均明显低于相应低组别(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100 g/L、高PLR是影响MM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是影响MM患者总生存(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MLR、PLR可以作为辅助工具评估MM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维生素D联合坎地沙坦酯片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钙磷代谢、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维生素D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钙磷代谢、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DK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4例.3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1组予坎地沙坦酯片、对照2组予维生素D、观察组予维生素D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比较3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mAlb)、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钙磷代谢相关指标[血钙、血磷]及微炎症状态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IL-6]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1组和2组(P<0.05).3 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1 个月及 3 个月的 Cr、UAER、BUN、UmAlb、TGF-β1、PDGF-β、CTGF、TNF-α、CRP、IL-6水平均依次降低;对照1组和2组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同期观察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治疗1个月及3个月血钙水平均依次升高,同期血磷水平均依次降低,观察组、对照2组和1组患者同期血钙水平均依次降低,同期血磷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结论 维生素D、坎地沙坦酯片联合治疗DKD,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钙磷代谢,以拮抗肾脏纤维化,从而促进肾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多发伤继发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儿童多发伤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5例儿童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1周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26)和非AKI组(n=69),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合并损伤部位、受伤至住院时间、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造影剂使用、是否休克、白细胞、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乳酸、血糖、血钙、血肌酐、尿素氮及胱抑素C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儿童多发伤患者继发AKI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对继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合并头胸腹部损伤、使用造影剂、GCS评分≤8分、血红蛋白<80 g/L、高ISS评分、高血乳酸及高胱抑素C儿童多发伤患者AKI发生率较高(x2=5.317、11.494、5.235、16.104,t=7.525、11.846、8.783,P<0.05).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发现,头胸腹部损伤(OR=3.718,95%CI 1.103~12.532)、使用造影剂(OR=4.094,95%CI 1.338~13.525)、ISS 评分(OR=7.790,95%CI 2.644~24.238)及血红蛋白<80 g/L(OR=6.019,95%CI 2.003~18.088)是儿童多发伤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模型F=-53.642+1.313 ×(合并头胸腹部损伤=1,无合并头胸腹部损伤=0)+1.410 ×(使用造影剂=1,无使用造影剂=0)+2.053 ×(ISS 评分)+0.681 ×(GCS 评分≤ 8 分=1,GCS 评分>8 分=0)+1.795 ×(血红蛋白<80 g/L=1,血红蛋白≥80 g/L=0)+0.968 ×(血乳酸)+1.027 ×(胱抑素C).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该模型对儿童多发伤继发AKI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95%CI为0.717~0.928,P<0.001.结论 头胸腹部损伤、使用造影剂、ISS评分及血红蛋白<80 g/L是儿童多发伤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4个指标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儿童多发伤患者AKI早期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讨初诊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 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检测 206 例初诊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OH)D3 浓度等指标,完善血管彩超检测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斑块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LDL-C、HbA1c、IMT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而 25-(OH)D3 浓度低于无斑块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吸烟史(rs=0.124,P=0.038)、高血压病史(rs=0.175,P=0.001)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颈动脉IMT与年龄、HbA1c、LDL-C呈正相关(P均<0.05),与 25-(OH)D3、血钙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HbA1c、LDL-C、高血压病史是产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要素,而 25-(OH)D3 水平可直接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初诊T2DM患者 25-(OH)D3 水平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联,低 25-(OH)D3 水平可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危险信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乙拉西坦联合小剂量托吡酯对小儿癫痫骨代谢、脂代谢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小儿骨代谢、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共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54例,行左乙拉西坦联合小剂量托吡酯治疗,对照组54例,行卡马西平联合小剂量托吡酯治疗。于药物治疗前以及治疗半年时检测患儿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 2+)浓度、血磷(P 3-)浓度、骨密度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评估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半年,研究组患儿的血Ca 2+浓度[(2.41±0.35)mmol/L]、血P 3-浓度[(1.57±0.26)mmol/L]及骨密度[(2.21±0.52)g/cm2]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血Ca 2+浓度[(2.19±0.27)mmol/L]、血P 3-浓度[(1.18±0.15)mmol/L]及骨密度[(1.81±0.38)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Ca2+=4.20, t血P3-=5.73, t骨密度=6.42,均 P < 0.05),而研究组ALP水平[(129.78±25.63)U/L]低于对照组患儿[(181.55±21.9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39, P < 0.05);治疗后半年,研究组患儿的TC[(4.38±0.64)mmol/L]、TG[(1.71±0.42)mmol/L]、LDL-C[(1.65±0.32)m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TC[(4.76±0.83)mmol/L]、TG[(1.96±0.45)mmol/L]、LDL-C[(1.98±0.34)mmol/L]水平,而HDL-C水平[(1.96±0.38)mmol/L]略高于对照组患儿HDL-C水平[(1.63±0.2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TC=3.81, tTG=4.14, tLDL-C=5.58, tHDL-C=7.39,均 P < 0.05);研究组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9, P < 0.05)。 结论:对癫痫患儿进行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除了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外,对患儿机体的骨代谢以及脂代谢指标影响更小,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及普通外科治疗的无症状型PHPT 30例和经典型PHPT 86例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无症状型PHPT男7例(23.3%),女23例(76.7%),男女比例1.0∶3.3;平均年龄(56.9±13.3)岁。经典型PHPT男32例(37.2%),女54例(62.8%);平均年龄(46.4±17.0)岁。骨代谢指标包括骨密度和骨生化标志物(甲状旁腺素、25羟维生素D和碱性磷酸酶)。采用 t检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χ 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 结果:无症状型PHPT血甲状旁腺素中位数144.2(108.1,207.0)pg/ml,血钙浓度平均(2.80±0.20)mmol/L,碱性磷酸酶中位数80.0(53.7,105.5)IU/L,均显著低于经典型组( P<0.05)。血25羟维生素D中位数12.14(7.87,14.38)ng/ml,高于经典型组( P<0.001)。无症状型10例(33.3%)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经典型组( P<0.001)。无症状型肿瘤质量中位数0.80(0.25,1.98)g,小于经典型组( P=0.003),无症状型病理类型腺瘤26例(86.7%,其中非典型腺瘤2例),甲状旁腺增生4例(13.3%)。 结论:无症状型PHPT以女性为主,与经典型一致;平均年龄高于经典型。本研究中无症状型PHPT均为良性病变,骨生化指标异常,尤其是VitD缺乏普遍存在,同样可致骨质疏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注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作为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已在肾性继发性甲旁亢或原发性甲旁亢患者中引起重视,但其在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calcium and/or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CVI)所致长期负钙平衡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亚临床甲旁亢)或亢进的患者中仍少有关注。人群中普遍存在CVI,长期CVI引起的低血钙和负钙平衡所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分泌超过生理水平的PTH,使骨吸收、大量骨钙释放入血,在导致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可形成转移性血管钙化或全身钙质沉着症,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多器官病变。早期的钙盐沉积经合理治疗多可逐步消退,而动脉中层钙化一旦发生不易消退,故临床对血管钙化和钙盐沉着应予以积极预防和早期筛查诊治。对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发生和发展,对此类疾病的防治和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