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滋肾育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HLA-G介导的母-胎免疫耐受效应: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干预早期先兆流产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介导的母-胎免疫耐受效应。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妇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5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滋肾育胎丸组、补肾健脾方组和地屈孕酮片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滋肾育胎丸、补肾健脾方及地屈孕酮片治疗至孕12周,主要结局指标为血清HLA-G和妊娠结局;次要结局指标为①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②血清雌二醇、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hormone,hCG)水平;③盆腔超声情况;④中医证候评分。结果:①HLA-G水平:治疗后三组均较治疗前升高( P均<0.05),治疗后滋肾育胎丸组[(352.54±102.40)IU/mL]、补肾健脾方组[(353.76±98.92)IU/mL]较地屈孕酮片组[(306.90±60.74)IU/mL]明显升高( P=0.024, P=0.016),滋肾育胎丸组与补肾健脾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CD4水平:治疗后滋肾育胎丸组(34.82%±6.99%)、补肾健脾方组(36.10%±6.44%)较治疗前下降(37.66%±7.43%, P=0.004;39.72%±7.07%, P<0.001);CD8水平:治疗后三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均<0.05),治疗后滋肾育胎丸组(20.40%±4.12%)、补肾健脾方组(19.92±4.68%)较地屈孕酮片组(24.06%±5.29%)下降明显( P<0.001, P<0.001);CD4/CD8:治疗后三组较治疗前上升明显( P<0.001, P<0.001, P=0.001),治疗后补肾健脾方组(1.94±0.65)较地屈孕酮片组(1.64±0.50)显著上升( P=0.044);NK细胞水平:治疗后滋肾育胎丸组(10.78%±2.79%)、补肾健脾方组(10.70%±3.22%)均较治疗前(14.36%±3.73%,15.12%±6.06%)下降( P均<0.001),且分别明显低于地屈孕酮片组(14.03%±5.48%)( P=0.001 ,P=0.001)。③雌二醇、孕酮、hCG水平:治疗后三组均较治疗前升高( P均<0.001),其中治疗后孕酮水平滋肾育胎丸组[(33.20±6.19)ng/L]、补肾健脾方组[(33.92±7.83)ng/L]较地屈孕酮片组[(25.56±6.06)ng/L]均显著升高( P均<0.001)。④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 P均<0.001),其中滋肾育胎丸组[2.00(1.25)分]较补肾健脾方组[3.00(2.00)分]、地屈孕酮片组[9.00(2.00)分]评分下降更为明显( P=0.002, P<0.001)。⑤妊娠结局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滋肾育胎丸通过上调HLA-G水平介导母-胎免疫耐受,改善妊娠结局;其临床效应与补肾健脾方相当,并优于地屈孕酮片;在安胎方面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携带、服用方便等优势,值得在早期先兆流产治疗中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穴位贴敷联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汤辅助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汤辅助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0例,中医辨证分型均为肾虚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血清孕酮(P)、雌二醇(E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诱导阻滞因子(PIBF)]水平,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淋巴免疫细胞,同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两组阴道出血、腰骶酸痛、出血时间、倦怠乏力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t≥29.780,均 P<0.05),但观察组下降均更为明显( t=11.655、10.864、8.898、11.910、17.415,均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854, P<0.05)。治疗后两组P、E 2、β-HCG、PIBF水平均显著升高( t≥5.507,均 P<0.05),但观察组升高均更为明显( t=6.358、16.297、112.692、3.262,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CD 4+、NK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t=12.538、4.520,均 P<0.05),CD 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 t=6.982, 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69、1.594、1.292,均 P>0.05)。 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汤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孕妇激素水平及免疫因子状态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治疗病理性妊娠下血的学术思想探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病理性妊娠下血是指妇女妊娠期出现阴道出血的症状,可伴有腹痛、腰痛等症状.需及时治疗,否则血尽子死,胎堕难留.本文挖掘先秦时期至明清时期妊娠下血的相关记载,结合现代医家思想,探析医家临证观点,追溯理论来源,对各家学术思想及治法方药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半产夹瘀论、风伤血论、胎前火热论、血气虚损论、肾虚论等病因病机,分别确立活血化瘀、疏风升肝、清热养血、益气摄血、补肾安胎等治法,并产生胶艾汤、助气补漏汤、寿胎丸等方剂和荆芥、防风、生地、黄芩、白术等用药,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现代临床治疗病理性妊娠下血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龙江韩氏妇科从脾肾论治低置胎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龙江韩氏妇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建设单位,在全国中医妇科学术界享有盛誉,韩氏妇科在中医理论上守正创新,临证上颇有建树.本文仅对韩氏妇科治疗低置胎盘进行阐释,韩氏认为造成低置胎盘的原因主要是脾肾两虚,治疗上提出固护脾肾,补母体而调胎运,坚持"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临证中常以韩氏经验方"加味补肾安胎饮"加减化裁,补肾填精以养冲任气血,健脾益气以升举脏器,精血旺盛胎元得养,低置胎盘得以升举,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临证屡获良效.并附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补肾安胎饮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补肾安胎饮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六安市中医院就诊的RSA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安胎饮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活产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性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人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RSA患者总活产率91.3%(42/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6%(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SA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RSA患者性激素β-HCG、E2及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性激素β-HCG、E2及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SA患者外周血INF-γ、IL-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NF-γ、IL-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39%(8/46)与对照组21.74%(1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安胎饮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可提高临床保胎率,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且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值得推荐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补肾安胎方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Th1/Th2相关因子、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补肾安胎方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及对Th1/Th2相关因子、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补肾安胎方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Th1/Th2 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NF-γ)]、Th17/Treg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6%(58/63)明显高于对照组79.37%(5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出血量、小腹疼痛或坠胀、腰酸痛、头晕耳鸣、夜尿频数、两膝酸软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出血量、小腹疼痛或坠胀、腰酸痛、头晕耳鸣、夜尿频数、两膝酸软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性激素β-HCG、P、E2、FS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性激素β-HCG、P、E2、FS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2、INF-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2、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h17及Th17/Tre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Th17及Th17/Treg水平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reg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地屈孕酮治疗基础上结合补肾安胎方治疗,可显著缓解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临床症状,并可改善性激素水平及免疫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菟仲补肾安胎方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37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好发于高龄或习惯性流产的孕妇[1].早期先兆流产是指孕妇在孕12周以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和阵发性下腹痛等症状,若未能正确及时诊治,可造成难免流产,导致妊娠失败,甚至并发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危及孕妇生命[2].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先兆流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4].针对早期先兆流产,现代医学以补充孕激素为主,比如黄体酮、地屈孕酮,但疗效有限,且存在胎儿致畸风险,以及偏头痛、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5].如何规范有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提高妊娠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祖国医学扬长避短,在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方面,积累了卓有成效的保胎经验[6].为给临床提供更多的借鉴,笔者自拟菟仲补肾安胎方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37例,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堕胎小产的源流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系统梳理历代重要医籍,对堕胎、小产的源流进行考证.自秦汉至明清对妊娠胎儿流产的认识逐渐清晰.将其病因病机整理概括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房事不节、情志不调、起居不慎、瘀血占位、饮食失宜等7类.将治法概括为补中益气法、凉血补虚法、补血益气法、理气散瘀法、补肾安胎法等5种,以期方便查阅及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补肾固胎合剂通过调控PKA/CREB/AQP5通路改善流产模型大鼠子宫蜕膜组织及螺旋动脉血供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观察补肾固胎合剂通过PKA-CREB信号通路对羟基脲片联合米非司酮诱导的流产大鼠模型子宫血供的作用及安胎机制.方法 将SPF级SD大鼠以2∶1比例合笼,制备孕鼠60只,依其妊娠顺序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固胎合低、中、高剂量剂组(0.5、1.0、2.0 g·kg-1),及地屈孕酮组(3.02 mg·kg-1).除正常组外,余下每组采用妊娠1-9天羟基脲灌胃(450.0 mg·kg-1),妊娠第10天予米非司酮灌胃(4.0 mg·kg-1)复制流产模型.妊娠第1-9天,给予对应药物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妊娠组予等量0.9%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24 h取子宫蜕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子宫蜕膜组织中螺旋动脉管腔直径及管壁厚度;免疫组化学染色方法(IHC)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孕鼠子宫蜕膜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A(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A,p-PKA)、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的蛋白表达情况;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蜕膜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螺旋动脉管壁厚度均高于其他组(P<0.05)管腔直径均低于其他组(P<0.05),VEGF蛋白表达量低于其他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固胎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屈孕酮组流产大鼠子宫蜕膜组织蜕膜细胞凋亡水平不同程度的减轻.补肾固胎合剂可上调流产大鼠子宫蜕膜组织p-PKA/PKA、p-CREB/CREB水平(P<0.01),促进AQP5蛋白的表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固胎合剂可以通过激活PKA、CREB磷酸化,上调AQP5表达水平,促进螺旋动脉生理性重铸以及VEGF的高表达,发挥改善流产大鼠子宫血供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胎茎系于脾"安胎机理时-空演绎及"证-方-药"体系现代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近年中医各家论治"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病多从"肾"切入,强调补肾或脾肾同治权重核心.然,溯源古中医安胎历史沿革,与近现代不同在于明、清年代之前众家高度重视"脾胃气血"论,而鲜有补肾安胎相关条文."胎茎系于脾"一词出自明代浙派医家赵献可《邯郸遗稿》,该著作应用取象比类思维对"脾"在安胎的作用进行了高度概括.与"肾主生殖"相对比,目前单纯关于"脾"与安胎的相关研究报道均呈碎片化展示,未将理论溯源、临床效应、实验研究融合系统性探讨,因此难以明晰健脾、补肾客观生物学差异、权重争议及协同机理.本文基于上述问题,从"胎茎系脾"切入,通过整合式研究,以古、今中医妇科诸家理论争议为"经",以"证-方-药"现代化研究进展为"纬",初步揭示安胎治法时(历史沿革)空(地域流派)演绎关键拐点,系统探讨脾"主卫气"、"主运化"、"主升清"和"主肌肉"相关安胎证治客观化进展与研究瓶颈,进而提出中医方-证代谢与时空组学是未来解决安胎思路权重争议与难点的重要应用趋势,为现代中医生殖理论的传承、创新、突破及精准化探索提供崭新的参考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