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班作业与退休工人下肢骨性关节炎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轮班作业与下肢骨性关节炎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08年建立的东风-同济队列。于2008年9月,以湖北省的东风汽车公司作为研究现场,招募自愿参加调查的所有退休工人为研究对象,并于2013年4—10月进行第一次随访。本研究对14 438名接受健康体检的对象进行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职业史和下肢关节相关病史的问卷调查以及下肢关节体格检查。排除下肢骨性关节炎信息缺失者、下肢关节外伤史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32名)后,最终共纳入13 906名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轮班作业与下肢骨性关节炎的关联性。按轮班作业时长分层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离开轮班岗位时长与下肢骨性关节炎的关联性。结果:13 906名研究对象年龄为(64.74±8.23)岁,其中女性7 560名(占54.4%)。从事轮班作业的工人共有5 537名(占39.8%),包括轮班作业时长1~9年者2 004名(占14.4%)和≥10年者3 533名(占25.4%)。研究对象下肢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7.0%,其中膝、髋骨性关节炎患病率分别为6.7%和0.7%。结果显示,轮班作业工人较白班工人的下肢骨性关节炎患病风险增加22%( OR=1.22,95 %CI:1.06~1.40)。轮班作业时长每增加5年,下肢骨性关节炎的患病风险增加4%( OR=1.04,95 %CI:1.01~1.08)。随着离开轮班岗位时长增加,下肢骨性关节炎的患病风险下降。轮班作业与膝、髋骨性关节炎患病风险也有类似的关联。 结论:轮班作业与退休工人下肢骨性关节炎患病风险有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某区女性乳腺癌职业危险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女性乳腺癌与职业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6至12月,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方法,选取北京市8家医疗机构,以调查医疗机构确诊的乳腺癌患者(495人)为病例组,以相同医疗机构非乳腺癌患者(478人)为对照组。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职业危险因素和应对方式(包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用 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asso回归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调查对象中大专及以上占49.64%(483/973);体重指数以18.4~23.9 kg/m 2为主(占48.82%,475/973);婚姻状态以已婚为主(占84.48%,822/973)。与无夜间轮班作业史者比较,有夜间轮班作业史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1.70,95% CI:1.25~2.30, P<0.05);与工作姿势为大多数坐着、有时站立者比较,大多数站立、有时坐着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2.01,95% CI:1.40~2.90, P<0.05)。 结论:职业危险因素中夜间轮班作业、工作姿势与女性乳腺癌发病有关,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同时避免久站等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职业应激对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职业应激和轮班对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职业健康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福州铁路局铁路工务系统职工61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CQ)、《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铁路工务系统职工的职业应激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0.5%(248/613)、4.4%(27/613)、9.0%(55/613)。发生职业应激者250人(40.78%);不同工龄、学历职工间SCL-90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学历职工间SA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夜班组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焦虑检出率均高于白班组职工( P<0.05),有职业应激组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无职业应激组职工(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铁路工务系统职工焦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夜班作业( OR=2.38,95% CI:1.04~5.46; 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与无职业应激+白班组职工比较,夜班+职业应激组职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和焦虑的风险较高( OR=3.14、95% CI:1.84~5.38; OR=4.29,95% CI:1.36~13.54; P<0.05)。 结论:夜班和职业应激是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并且夜班和职业应激的交互作用对职工心理健康的危害最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天然气田工人轮班作业和心理资本对糖脂代谢异常的交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轮班作业和心理资本对糖脂代谢异常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10月纳入某天然气田1 415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轮班作业和心理资本等信息,按照标准规范测量其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轮班作业和心理资本对糖脂代谢异常的交互作用。结果:1 415名研究对象中,血糖异常的检出率为21.2%(300例),糖尿病检出率为8.3%(118例);总胆固醇异常的检出率为40.4%(572例),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11.3%(160例);甘油三酯异常的检出率为41.6%(588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24.7%(350例);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的检出率为17.3%(245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检出率为4.0%(56例);高密度脂蛋白异常的检出率为1.3%(18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轮班作业、低水平自我效能、低水平乐观均与血糖异常存在正向关联( P值均<0.05),轮班作业与甘油三酯异常存在正向关联( P值均<0.05);但未见轮班作业与低水平自我效能、低水平希望、低水平韧性、低水平乐观对糖脂代谢异常存在交互作用。 结论:轮班作业是血糖异常、甘油三酯异常的危险因素,自我效能和乐观是血糖异常的保护因素,未见轮班作业和心理资本对研究人群的糖脂代谢异常存在交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节律紊乱的生理效应及对认知行为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简要探讨生物节律紊乱引发的生理效应,以期能促进该领域深入的研究。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引用了国内外文献73篇。资料综合:有机体内自发产生周期性调节生理和行为水平的生物节律具有极重要生理功能,对人类新陈代谢、心理认知和情绪行为皆起广泛而重要的调控作用。长期生物节律紊乱会导致代谢失衡、免疫降低、睡眠障碍、认知衰退等严重身心健康问题。首先分析了生物节律的系统组成,简要介绍了光对于生物节律的调控机制。其次,重点论述了长期航天活动与轮班作业等两大易诱发生物节律紊乱人群的研究现状,从生理效应方面,生物节律紊乱会破坏人体稳态平衡,心率变异性增加,睡眠质量降低,行为活动有所减少。从认知方面,生物节律紊乱会影响大脑警觉度与学习记忆功能,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结论:生物节律紊乱的生理机制的进一步探究,需要从认知、行为和工作绩效3个方面综合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夜班轮班作业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心脏或血管的疾病,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1/3。不健康饮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和过量饮酒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夜班轮班工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夜班轮班作业也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夜班轮班作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归纳了夜班轮班作业与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并对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轮班作业职业健康风险及管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轮班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受到职业健康领域日益关注,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轮班作业的健康风险及管理研究开展文献探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轮班作业对作业人员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家庭、社会生活造成的一系列影响,结合国外相对成熟的法规政策,并充分借鉴国外轮班作业健康管理相关经验,加强研究和探索有效的管理干预措施,为加快推进我国制定科学可行的轮班作业职业健康相关法规政策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钢铁工人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钢铁工人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甘肃省某大型钢铁企业11 491名钢铁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调查其职业倦怠和睡眠质量情况,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分析职业倦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职业倦怠、睡眠质量检出率分别为50.4%和39.0%.研究对象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总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54,P<0.05).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饮酒、锻炼、每周工作时间、工龄、轮班、噪声接触、粉尘接触和高温作业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职业倦怠可正向预测睡眠质量(P<0.01),其可解释钢铁工人睡眠质量变异的16.0%.结论 该企业钢铁工人的职业倦怠和睡眠障碍检出率均较高;职业倦怠越高者睡眠质量越差.缓解钢铁工人的职业倦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夜班轮班和超重/肥胖对化纤行业工人血压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夜班轮班作业及超重/肥胖对作业工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某化纤工厂1 004名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血压和体质量指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夜班轮班作业与血压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夜班轮班作业及其合并超重/肥胖对罹患高血压的影响.结果 与非夜班人群比较,夜班轮班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升高(5.3%vs 13.0%,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班轮班作业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非夜班轮班作业人群(P值均<0.05),超重/肥胖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非超重/肥胖人群(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班轮班作业人群、超重/肥胖人群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高于非夜班轮班作业人群和非超重/肥胖人群[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2.49(1.04~5.99)和2.65(1.77~3.95),P值均<0.05].夜班轮班作业及超重/肥胖作业对作业工人血压存在协同作用;与非超重/肥胖的非夜班轮班工人比较,超重/肥胖的夜班轮班作业工人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OR及其95%CI为4.93(1.70~14.29,P<0.01].结论 夜班轮班作业可能导致化纤行业作业工人血压升高,其是高血压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原因可能与夜班轮班作业和超重/肥胖对高血压存在协同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生活满意度和轮班及其交互作用对石化企业员工蓄积性疲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背景]蓄积性疲劳如不加以干预,会严重威胁劳动者身心健康.轮班和生活满意度与疲劳蓄积存在一定关联. [目的]探讨生活满意度和轮班及其交互作用对石化企业员工蓄积性疲劳的影响,为预防蓄积性疲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 2021年 7—10月,抽取江苏省某石化企业全体员工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项目组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员工轮班作业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劳动者的疲劳积蓄度自己诊断调查表》对生活满意度和蓄积性疲劳程度进行测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满意度和轮班对蓄积性疲劳的影响;采用相加和相乘模型分析生活满意度和轮班的交互作用. [结果]共回收 406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 3763份,有效回收率 92.5%.石化企业员工中蓄积性疲劳者占63.2%(2377/3763);生活满意度低和轮班的石化企业员工分别占53.6%(2016/3763)和 54.2%(2041/37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不同婚姻状况分组间石化企业员工蓄积性疲劳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外,不同年龄组、性别、学历、平均月收入、职务、岗位工龄、工时、夜班、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生活满意度和轮班分组间石化员工蓄积性疲劳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调整年龄、性别、学历、平均月收入、职务、岗位工龄、工时、夜班、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满意度高者发生蓄积性疲劳的风险为生活满意度低者的 0.129(95%CI:0.109~ 0.154)倍,轮班者发生蓄积性疲劳的风险为不轮班者的 3.792(95%CI:2.713~5.300)倍,生活满意度高且轮班者发生蓄积性疲劳的风险是生活满意度低且轮班者的 0.105(95%CI:0.081~ 0.135)倍.交互作用分析显示,生活满意度及轮班交互作用的相对超额危险度比、归因危险度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5.504(95%CI:-7.247~-3.760)、-4.728(95%CI:-7.575~-1.880)、0.029(95%CI:0.002~0.351),即生活满意度和轮班对蓄积性疲劳的影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生活满意度和轮班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0.688,95%CI:0.476~0.936). [结论]生活满意度和轮班是石化员工蓄积性疲劳发生的影响因素,两者对蓄积性疲劳发生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生活满意度高可以降低轮班导致劳动者产生的蓄积性疲劳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