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江云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彭江云教授为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彭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经验丰富,常获佳效。其认为,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阳虚络痹、脏腑虚损,治疗时提倡气血并补,尤重调补脾胃;重视肝肾亏虚,善用温药补益肝肾;外邪侵袭易致病情加剧,此时应以祛邪为先;又因久病入络,瘀浊痹阻气血,故重视活血通络。临证以补中桂枝汤加减为特色方药,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李淑荣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李淑荣主任将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分为风火上扰、风痰瘀血、气虚血瘀、阴虚风动4种证型,其中,风火上扰者,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风痰瘀血者,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虚血瘀者,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阴虚风动者,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李老师临证过程中重视辨舌之虚实、病之久暂,擅用化瘀通络、醒脑开窍之法,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龙江医派以乌头汤辨治痹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黑龙江地区属严寒之地,其地居民易罹患痹证,以寒燥夹湿证及寒热错杂证为高发证型。吴惟康、王德光、邓福树、卢芳等龙江医家针对此高发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多结合当地寒冷与干燥的气候特点,兼顾当地居民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因素,运用乌头汤加减及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以乌头汤为底方取其温经通络、除湿止痛之功,可合补气温阳之品,寒湿困于上加桂枝、困于中加干姜、困于下加附子;可合清热利湿之品,以黄芩、黄连、黄柏分清上、中、下三焦湿热,或用四妙散、黄连温胆汤等清热祛湿常用方;还可合藤类、虫类药等活血散瘀之品。如此治疗当地痹证,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通络治痹方中6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通络治痹方中绿原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6种有效成分含量。方法:色谱柱为XBridge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330 nm(0~14 min检测绿原酸,15~80 min检测阿魏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403 nm(14~15 min检测羟基红花黄色素A)。结果:绿原酸、羟基红黄花色素A、阿魏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分别在0.029 7~1.485 0、0.030 0~1.500 0、0.009 9~0.495 0、0.017 5~0.875 0、0.028 4~1.420 0、0.013 7~0.685 0 μg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 R2≥0.999 8),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 RSD均低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105%, RSD均在0.32%~1.67%。10批通络治痹方供试样品中,上述6个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依次为0.221 60、0.314 30、0.085 10、0.032 95、0.043 87、0.026 21 mg/g。 结论:建立的HPLC波长切换法快速、简便而准确,可同时测定通络治痹方中上述6种成分含量,为通络治痹方质量控制及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杨博华基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运用虫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杨博华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多与瘀有关,并根据长期临床经验将DPN的病因病机概括为"湿热痹阻,脉络阻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阳气亏虚,寒凝血瘀"3个方面.DPN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证,杨教授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在治疗上提出"以虫之性,辨证通络"的观点,寒虫入络、清热逐瘀,平虫行络、无损气阴,热虫通络、制寒补虚,以达到"祛瘀不伤正,攻利而不伐"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通络祛痹膏外敷对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关节滑液免疫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究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联合通络祛痹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及对关节滑液免疫细胞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KO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及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A予TENS治疗,对照组B予通络祛痹膏外敷+扶他林治疗,观察组予通络祛痹膏外敷+TENS治疗,各组均治疗6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v)、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和膝关节康复量表(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评分评估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LKSS评分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IL-6、TNF-α、IFN-γ表达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A及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MDA表达水平降低,SOD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A及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联合通络祛痹膏治疗KOA疗效明显,止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除对照组外,其余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情况、心功能、脂代谢、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EF、S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痰浊闭阻组、痰瘀互结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对照组;治疗后,5组患者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HDL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5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治疗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FIB、TT水平均低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的稳定型心绞痛均有一定效果,联合西医治疗应用优于单独西医治疗,且其更适用于痰瘀互结证和痰浊闭阻证两种证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章薇基于"和衡"理念运用"通利咽窍"组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总结章薇教授基于"和衡"理念运用"通利咽窍"组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章薇教授以"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及"、靶点治疗、阴阳调衡等为理论基础,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基本病机,即脉络、咽窍痹阻不通,气机不畅,以及中风病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的根本病机,提出"和衡观",遵循"通络启闭、利咽开窍、阴阳调衡"的治疗原则,及"局部取穴,直接作用""多经取穴,各取所长""舌项体针,三位一体""补泻结合,刺法有度"的治疗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通利咽窍"组穴.初步构建了舌组穴、项组穴、体组穴三部位结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上取得了独特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名中医李彦民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进行性炎症疾病,其累及器官广泛,多累及脊柱、骶髂关节、骨突、周围软组织和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引起脊柱畸形,各年龄均可发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精神压力增大,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也逐渐增多.李彦民主任医师从医近50年,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有独特见解.李彦民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因素以寒湿为患,具体发病部位在筋、骨,临床辨证时应"脏腑重肝肾,外邪重寒湿",诊断要坚持"痛强兼顾、肝肾同治"原则,采用通络除痹法、养血柔肝法、补肾通督法、舒筋活络法治疗本病,四种治法单独或联合使用,从而达到内外兼治、通络除痹的目的.总结李彦民临床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为本病治疗提供具体用药思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1)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吞咽功能[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吞咽困难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BDNF及IGF-1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51/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洼田饮水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SA、洼田饮水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及IGF-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及IGF-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上调神经因子水平,减轻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其生活水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