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调查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2022年6月—2023年12月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评估]、感知健康能力[采用中文版感知健康能力量表(perceived health competence scale,PHCS)评估]、卒中复发情况等信息.根据MMAS评分将患者分为依从性差(MMAS评分<6分)组和中高依从性(MMAS评分≥6分)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和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212例,平均年龄(59.9±5.9)岁,MMAS评分6(6~7)分,其中服药依从性差组41例(19.34%),中高依从性组171例(80.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的6.290倍(95%CI 1.912~20.689,P=0.002);无配偶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有配偶患者的4.172倍(95%CI 1.372~12.684,P=0.012);无业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在职患者的4.115倍(95%CI 1.326~12.773,P=0.014);PHCS评分低水平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是中等水平患者的2.190倍(95%C/1.098~4.370,P=0.026).中高依从性组患者出院后 1 个月(99.42%vs.92.68%,P=0.004)、3个月(98.83%vs.80.49%,P<0.001)和6个月(98.25%vs.75.61%,P<0.001)的随访完成率均高于依从性差组;3个月(3.55%vs.12.12%,P=0.038)、6个月(4.76%vs.16.13%,P=0.019)的卒中复发率低于依从性差组.结论 初中及以下学历、无配偶、无业、PHCS评分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并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的潜在剖面分析及护理启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现状及其潜在分型,并分析不同分型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在上海市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失智患者的家庭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的潜在分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70名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其衰弱发生率为46.17%,家庭照顾者衰弱可被分为3个分型:"综合型-低衰弱组"(70.64%)、"心理社会型-中衰弱组"(19.57%)、"躯体型-高衰弱组"(9.7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越高、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家庭照顾者归属于"躯体型-高衰弱组"的概率较大,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越高、未掌握或部分掌握照护知识及技能、照护关系为配偶的家庭照顾者归属于"心理社会型-中衰弱组"的概率较大,心理弹性量表得分越高的家庭照顾者归属于"综合型-低衰弱组"的概率越大(均P<0.05).结论 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明显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关注家庭照顾者衰弱状况,重点关注"心理社会型-中衰弱组""躯体型-高衰弱组"的家庭照顾者,及时针对其衰弱特征和影响因素开展精准化干预,以预防或延缓衰弱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MEDLINE、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纳入样本量累计5 883例,其中营养不良患者2 591例(45.3%),共包含12项危险因素,1项保护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无配偶、月收入<3 000元、NYHA分级为Ⅲ级及以上、吸烟、水肿、合并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糖尿病、BNP值或NT-ProBNP值增高、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清总蛋白<60 g/L为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服用ACEI/ARB为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可依据上述的危险因素,识别易发生营养不良的患者,尽早进行营养支持,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下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感受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下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感受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9年1~12月因突发灾害事故住院的患者88例,将其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心理感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抑郁及焦虑评价:将SDS≥63分及SAS≥60分作为观察组,SDS<63分及SAS<60分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疾病不确定量表(MUIS)评价主要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采用照顾者准备度评估量表评价准备度,采用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量表评价综合照顾能力。分析两组受试者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主要照顾者年龄、经济收入、关系、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不可预测性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准备度得分低于对照组,综合照顾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经济收入、关系、MUIS评分、准备度得分、综合照顾能力得分均是主要照顾者心理感受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下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年龄较大、经济收入较低、父母及配偶、MUIS评分高、准备度得分低、综合照顾能力得分高均是主要照顾者不良心理感受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中需重视其心理需求,并针对不同困难进行必要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过渡期照护者照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院过渡期照护者照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护者各120例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照护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照护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照护者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配偶的75例(62.5%),子女的25(20.83%),年龄46~60岁的53例(44.17%),在职的76例(63.33%),每月照护所需费用<3 000元的61例(50.83%),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55例(45.83%),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平均分数为(27.45±9.45),照护能力处于中下水平;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是否与患者同住、照护经历及应对能力均为影响老年CHF患者照护者照护能力的相关因素;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应对能力、照护经历均为老年CHF患者照护者照护能力的独立因素( P<0.05)。 结论: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应对能力、照护经历均为老年CHF患者照护者照护能力的独立因素,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照护者照护能力的以上影响因素,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对策,进而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质量,使患者得到最佳的照护与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市社区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2—6月选取北京市某社区19名失能老人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将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和10个子主题,即配偶压力感知动态多变(压力随失能老人的状态同步变化、压力呈"U"形变化、压力递增式变化)、配偶在长期照顾失能老人中的挑战(意见观点难以统一、内心情感不被理解、自身养老难以保障、多种角色共存)、配偶的积极应对体验和策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尊重失能老人的主观意愿、提高二元应对能力)。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应根据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特征的变化对承担照顾工作的配偶进行支持和指导,同时了解其在长期照顾中面临的多种挑战,借鉴配偶积极的应对经验,为构建居家养老友好型家庭支持体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配偶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身体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配偶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身体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行肾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配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身体应激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0.05),且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干预前均无显著差异( P>0.05),而常规组血压及心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 P<0.05)。 结论:对肾移植手术患者采用配偶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过度身体应激,对促进其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产褥期女性配偶母婴照护体验和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产褥期女性配偶真实的母婴照护体验与需求,为提高产褥期女性配偶母婴照护能力及参与度,促进母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以二元应对理论为指导,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2022年7—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18名产妇配偶的相关资料,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录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产褥期女性配偶母婴照护的积极体验:正性心理情绪、调整观念与行为、领悟社会支持感;产褥期女性配偶母婴照护的消极体验:负性心理情绪、照护胜任力低下、生活工作节奏失衡;产褥期女性配偶对母婴照护的多元化需求:获取多维度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构建延续性健康教育平台的建议、获得家庭整体支持的期盼。结论:医护人员应立足产褥期女性配偶的母婴照护体验与需求,为其提供多元化的母婴照护指导以及专业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同时完善产褥期女性配偶的家庭支持系统,以提升其母婴照护的胜任感及参与度,促进母婴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配偶式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康复进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配偶式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肾移植的患者124例,以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配偶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身体应激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且处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配偶护理干预应用于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与身体应激水平,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水平,值得积极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配偶照顾负担、心理弹性与心理困扰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配偶在照顾患者期间照顾负担、心理弹性和心理困扰的情况,分析影响三者的因素和三者间的路径关系。方法:调查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集于2017年1-12月就诊的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出院在家进行进一步康复的200例患者配偶资料,采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Connor和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困扰温度计进行调查。结果:配偶照顾负担总体为中度水平,重度照顾负担占26.2%(49/187),配偶心理弹性得分(57.31 ± 12.37)分,心理困扰检出率70.6%(132/187)。文化程度对照顾负担、心理弹性和心理困扰均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有无未成年独生子女对患者配偶心理弹性具有影响( P<0.05)。照顾负担和心理弹性呈负相关( r值为-0.832, P<0.01),照顾负担与心理困扰呈正相关( r值为0.867, P<0.01),心理弹性和心理困扰呈负相关( r值为-0.975, P<0.01),心理弹性为照顾负担和心理困扰的完全中介关系。 结论: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配偶的照顾负担和心理困扰检出率高,心理弹性在两者间起中介因素。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本身的同时,应提高对患者配偶心理护理的认识,才能提高患者配偶的身心健康和照顾能力,提高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家庭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