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新业态下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探究:以深圳市三级医院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等新业态下信息安全的新要求,构建一套有效的新型信息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评估医院信息安全现况、新业态开展情况,提出新业态下医院信息安全的管理及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总体横切面和局部纵切面相结合的综合性分析方法,采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资料搜集,并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为理论基础,构建一套新业态下医院信息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59个。采用专家共识法,该指标体系得到医院和企业信息安全及医疗新业态方面等多方专家的一致认可。②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估深圳市三级医院信息安全现况,发现2020年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总体通过率达92.31%,进行了信息安全培训的医院占96.15%。③互联网诊疗等医疗新业态业务量实现小规模上量(占门诊量的5%~10%)的医院占7.69%;获取到互联网医院牌照,互联网诊疗业务量占比<5%的医院占57.69%。结论:①结果、过程等指标数据显示信息安全取得较好成绩,为医疗新业态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部分指标数据显示信息安全存在一些瑕疵。②互联网医院在三级医院正加速得以建设;医疗新业态已在深圳少部分三级医院规模开展;医院获取到互联网医院牌照,不等于互联网诊疗等新业态就已发展起来。③建议开展医疗新业态之前,需要对承载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并通过测评。开展医疗新业态项目时,产生的数据要归属医院;在选择公有云厂家时,需要慎重甄别,避免数据产权的丢失;当医院与药企、药品物流配送企业等合作打造闭环就医服务链时,医院须要求合作企业将数据回写给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票制政策对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的影响效应研究——以山东省某医院为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两票制"政策对医院药品供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1日期间某医院涨价、降价、涨幅区间、降幅区间品规数,1家及多家配送企业对应品规数,临时及正式转配送品规数,配送企业平均份额及平均品规数,分析"两票制"对药品价格、配送品规数及配送集中度的影响.结果 涨价品规数占比逐年下降,降价品规数先减少后增加(P<0.05);涨幅>1000%的品规数占比最大,多数涨幅区间内品规数占比下降;降幅区间内品规数占比变化不明显.由1家配送企业对应品规数占比显著减少,由多家配送企业对应品规数占比明显增加(P<0.05);临时及正式转配送品规数比例均先增加后减少(P<0.05).配送企业平均份额及平均品规数增加.结论 "两票制"对医院药品供应影响显著:抑制大部分药品涨价,但少数药品涨幅突出;药品供货初期不稳定,渐趋改善;药品供应链集中化.建议对涨幅过高品种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腹膜透析液配送上门服务实践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腹膜透析液的配送上门服务及药学服务提供思路.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采取现场调研或电话回访的方式对医院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2 月选择腹膜透析液配送上门的 152 例患者进行回访,对腹膜透析液配送上门服务的满意度、患者居家腹膜透析期间药品管理情况、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用药教育情况进行调研.结果 152 例受访患者中,腹膜透析时长为 6 个月以内的 29 例(19.08%),6 个月至 2 年的 61 例(40.13%),2 年以上的 62 例(40.79%).147 例(96.71%)对腹膜透析液配送上门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 10 分.122 例(80.26%)规范储存腹膜透析液;102 例(67.11%)能规范、正确操作腹膜透析液;114 例(75.00%)知晓腹膜透析液的加药顺序且能正确操作.92 例(60.53%)在居家腹膜透析期间发生过ADR,发生频次最高的为溶剂相关ADR(46.05%).ADR处理办法主要咨询医师(96.71%)和护士(49.34%);134 例(88.16%)知晓全部用药注意事项;145 例(95.39%)有药学服务需求,其中需求率最高的为ADR处理办法(70.39%).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显示,透析时长超过 6 个月患者的ADR发生率显著高于 6 个月以内的患者(χ2=22.494,P<0.001).结论 患者对腹膜透析液配送上门服务的满意度较高,部分患者对腹膜透析液的使用、储存不规范,大部分患者居家腹膜透析期间发生过ADR.腹膜透析患者对药学服务有较高需求,药师可开展ADR处理、提高用药依从性等居家药学服务,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UDI在妇幼专科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是医疗器械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有助于医疗器械耗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医用耗材的申请、采购、配送和使用是医院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医用耗材实施UDI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准确识别和智能管理,可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本研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要求,以某三甲妇幼专科医院实施UDI管理医用耗材的智能建设实践为基础,结合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要求,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资源,辅以智能化管理设施、设备,实现院内医用耗材编码与UDI编码、医保编码的关联,实现医用耗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补充完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监管要素.本研究认为,我院医用耗材实施UDI管理,虽然存在UDI数据库产品不完整、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与UDI数据库难以对接、"三医联动"信息化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但UDI是实现所有医用耗材的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基础,能保证医用耗材的安全性、有效性,优化财务管理和患者自助查询,实现了医用耗材的财务精准结算、财务管理可溯源、患者及家属知情的良性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管理能力和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零库存目标的体外诊断试剂供应链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制定体外诊断试剂供应链的零库存管理目标,评价供应链质量,改进试剂供应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从体外诊断试剂的库存量、供应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分析体外诊断试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医院运营、管理质量和患者利益最优化的管理体系,构建零库存管理路径和质量评价模型.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采购的21种类型85个型号的体外诊断试剂,根据供应链质量管理方式不同,分别采用按需库存管理模式(模式1)和零库存管理模式(模式2),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需求采购、库存管理和临床使用效果.结果:采用模式2管理方式的体外诊断试剂的采购需求达标率、供应能力优质率和临床使用匹配度分别为(93.35±3.62)%、(94.87±2.63)%和(96.08±2.31)%,均高于模式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9、2.836、2.838,P<0.05),存产品长期积压、环境不达标和信息不及时的例数分别为(2.92±2.54)例、(2.83±1.59)例和(5.58±3.12)例,均低于模式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9、3.037、3.703,P<0.05);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采购中心对模式2的体外诊断试剂的供应配送和信息沟通的满意度分别为97.8%和93.3%、97.0%和87.9%、100%和84.6%,均高于模式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临床科室=5.428、6.133,x2医技科室=3.958、3.937,x2采购中心=5.159、4.996,P<0.05).结论:零库存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体外诊断试剂需求采购的规范性,降低库存管理中积压失效问题的发生率,提升临床供应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2017年至2022年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制剂使用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为医院制剂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7 年至 2022 年医院制剂使用数量、使用金额、制剂品种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该院医院制剂的使用特点,并为其发展提供建议.结果 6 年间,该院生产的西药制剂品种数由 16 种减至 12 种,中药制剂品种数一直保持为 7 种.医院制剂使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 2020 年和 2022 年同比前一年均有降低.西药制剂使用量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 年至 2019 年的使用量及使用金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但 2020 年至 2022 年出现下滑,使用科室涉及皮肤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和五官科;中药制剂使用量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使用量及使用金额总体呈增长趋势,涉及皮肤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两类制剂的使用均以皮肤科为主.结论 该院西药医院制剂在 6 年间呈一定的萎缩现象,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医院应予以医院制剂支持,依规申请合理价格,拓展联盟医院调剂供给,增加网络物流配送业务等,以增强药品可及性.此外,还需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创新制剂研发,助力医院制剂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版块设想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为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建设设想与实践.2020年3月起,医院药学部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规划相关版块6个,已开展项目包括线上复诊续方与在线审方、线上药学门诊、腹膜透析液智能化配送服务、区域联盟药学服务专栏等,拟开展项目包括饮片流转、互联网医院临床数据平台等.统计应用平台的科室、医师、药师数量及服务患者数等.结果 平台运行近30个月,上线复诊续方业务科室69个,医师735名,月均处方数近8500张;在线审方团队药师40名,日均审核处方约350张;药学部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8 800人,药学门诊共接待患者1 420例次,药学专栏服务覆盖40家合作体单位.结论 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为慢性病患者用药提供了方便,为药师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平台,且给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品配送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建立危害药品防护流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建立危害药品给药过程防护流程,提升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方法 参考HFMEA方法,对现有的危害药品给药各环节进行危害程度评估,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方法.项目改善期间为2016年3月至7月,从危害药品给药各个环节流程中找出29项失效模式和20项失效原因,最后拟出14项失效模式与合并归纳缺乏危害药品验收入库及贮存防护流程、院内对医嘱开立未有明确分级管理制度以及缺乏该类药物摆药贴签核对管理规定等9项失效原因进行改善.通过要求供货商使用专用配送箱单独配送并明确标识,验收时佩戴双层口罩、手套、设立专柜单独贮存并有警示标志以及汇总数据写报告,交予药学部,向医务部提出申请分级管理等改善对策.结果 改善对策实施后(2016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危害药品(静脉滴注类)集中调配率为100%,较改善前(2016年3月至7月)提高20%;各环节防护流程执行率为98%,较改善前(2016年3月至7月)提高78%,未出现危害药品给药过程的职业暴露事件.建立防护流程后,持续改进小组对失效模式又进行了一次危害程度评估,结果危害程度平均分由改善前的14分降至改善后的1分,效果明显.结论 运用HFMEA方法,采取前瞻性风险评估,建立危害药品给药过程的防护流程,有效提高了危害药品的集中调配比例,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大大提高,各环节防护流程执行率也随之提升,医护人员与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进一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智慧医疗”助力一站式住院服务模式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推行一站式住院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患者体验.方法:基于智慧医疗的理念,通过虚拟入院系统、智能预约平台、床位统筹调配、SPD药品配送、医保实时结算、移动电子支付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了一站式住院服务新模式,为患者提供涵盖入院登记、床位调配、检查检验、费用结算、出院随访等诸多环节的便民服务.结果:2016年6月开始推行一站式住院服务后,在手术人次及难度逐年提高的情况下,2017年1~4月纳入科室的患者术前待床日与住院天数分别下降至2.74天和8.19天,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8.68%,形成了标准的服务流程与管理规范,从而提升住院服务品质.结论:一站式住院服务模式有利于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便民服务,体现了现代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试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临床试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GCP-PIVAS)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举例、回顾性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GCP-PIVAS可实现临床试验注射类药品入库、配置、配送记录的电子化溯源,减少配置差错、药物污染,增强职业防护,降低成本,保障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及设盲试验的严谨性.结论:GCP-PIVAS保障临床试验注射类药品使用安全,提高机构抗风险能力,对全面提升医院的临床试验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