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解毒汤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连解毒汤抗Hp感染的主要有效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挖掘其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CMSP筛选黄连解毒汤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筛选Hp感染相关靶点,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 3.7.2构建有效成分和Hp感染相关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应用STRING在线分析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分析。运用R语言在线检索Bioconductor平台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通过DAVID 数据库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连解毒汤中共筛选出85个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小檗碱、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等。对应靶点112个,疾病相关靶点1 960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71个。网络中度值最高的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度值最高的靶点为环加氧酶1(PTGS1)。PPI网络中69个节点中度值较高的靶蛋白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IL6、MAPK8、原癌基因(MYC)、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89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12条存在显著差异的信号通路,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有癌症通路、Erb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凋亡、黏附斑等。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Hp的治疗作用,可通过抗肿瘤机制调控胃癌进程,本研究可为其有效成分研究和抗Hp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病症模型的经方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药效物质探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索经方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药效物质.方法 建立高尿酸血症药理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MS)分析四妙丸体内外化学成分;以入血成分为基础,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以关键活性成分与高尿酸血症痛风关键靶点尿酸生成酶(XDH),尿酸转运体(ABCG2、GLUT9、OAT1、URAT1)及炎症靶点(PTGS2、TLR2、TLR4)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对接结果进行实验验证,探讨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键药效物质.结果 UPLC-Q-Exactive-MS法共鉴定四妙丸 89 个成分,包含 74 个入血成分,即候选成分;网络药理学构建了"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入血成分匹配 116 个高尿酸靶点和 173 痛风靶点,涉及调节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ERK1、ERK2 和MAPK级联反应、PI3K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调节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凋亡、AGE-RAGE、TNF、PI3K-Akt、MAPK、TLRs、JAK-STAT、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多途径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疾病网络的作用.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黄柏酮、柠檬苦素、苍术素、花旗松素、白术内酯Ⅲ及β-蜕皮甾酮等成分与尿酸合成酶、尿酸转运体及炎症靶点的亲和力良好,Western Blot验证发现花旗松素具有负调节尿酸盐转运蛋白 1(URAT1)表达的作用,其是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药效物质.结论 该研究阐述了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药效物质,可为四妙丸临床应用、质量评价和标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白蒲黄胶囊质量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评价白蒲黄胶囊质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 柱(1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柱温为 35℃,切换检测波长 210 nm及 323 nm,进样量为 2μL.建立 2 个厂家 10 批样品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不同批次样品的差异性标志物.结果 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2.0%.10 批样品共标定了 19 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 7 个成分,分别为盐酸黄柏碱(4 号峰)、绿原酸(6 号峰)、咖啡酸(10 号峰)、菊苣酸(11 号峰)、黄芩苷(13 号峰)、盐酸小檗碱(17 号峰)、白头翁皂苷B4(19 号峰).10 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不低于 0.978.10 批样品按厂家聚为 2 类;在OPLS-DA模型下,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大于 1 筛选出 4 个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为白头翁皂苷B4(19号峰)、5号峰、菊苣酸(11号峰)、绿原酸(6号峰).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客观评价白蒲黄胶囊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四妙方联合化学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四妙方由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4种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等痹病.本文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检索了2018-2023年四妙方临床联合用药治疗痛风的文献,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四妙方与治疗痛风的化学药(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联用能降低血尿酸水平,缓解患者关节肿痛,并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本文从增加疗效、提高总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方面,对四妙方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四妙方的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复方白鲜皮湿疹膏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参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复方制剂质量规范,建立复方白鲜皮湿疹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定性鉴别膏剂中的白鲜皮、蛇床子、黄柏、马齿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膏剂中指标性成分绿原酸、盐酸小檗碱、白鲜碱的含量.结果:白鲜皮、蛇床子、黄柏、马齿苋的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在0.011 04~0.176 64 mg/mL(R=0.9998)、盐酸小檗碱在0.003 204~0.051 264 mg/mL(R=0.9996)、白鲜碱在0.003 018~0.048 288 mg/mL(R=0.9992)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98.30%、97.35%,RSD分别为1.77%、1.48%、1.04%.结论:该质量标准操作简便、准确、稳定且无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白头翁汤通过IL-23/IL-17轴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白头翁汤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TCMSP、Gene Cards等数据库收集白头翁汤成分、靶点及VVC疾病靶点,Cityscape 3.6.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DAVID平台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SPF级KM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低、中、高剂量组,氟康唑组(n=12).阴道腔内接种白色念珠菌建立VVC模型.连续给药14 d后,革兰氏染色法和平板计数法观察阴道灌洗液中真菌载量;HE染色观察阴道组织形态改变;ELISA 法检测血清 IL-17、IL-23、IL-1β 的含量;Western blot 法验证主要靶点 TNF-α、HSP90、ESR、STAT3和 IL-23/IL-17 轴核心调控因子ROR-γT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得到白头翁皂苷B4、二氢尼洛替星、黄柏酮、β-谷甾醇、小檗碱为治疗VVC的核心成分;筛选出18个关键作用靶点和75条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汤给药后可降低阴道内真菌载量和血清炎症因子IL-17、IL-23和IL-1β含量,降低阴道组织内TNF-α、HSP90、ESR、STAT3和ROR-γT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汤通过调控STAT3、TNF-α等靶点以及IL-23/IL-17轴发挥治疗VVC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量值传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建立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的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标准煎液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5批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及共有峰的指认,并建立煎液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检测方法,计算各成分的转移率.结果:15批标准煎液指纹图谱相似度>0.90,有22个共有峰,对照品比对出绿原酸、葛根素、芍药苷、甘草素、落新妇苷、黄藤苷、盐酸小檗碱、五味子醇甲、黄柏酮、梣酮10个成分,15批标准煎液中绿原酸、葛根素、落新妇苷、盐酸小檗碱、五味子醇甲的转移率分别为48.26%~63.80%、20.30%~31.50%、28.24%~39.11%、2.89%~5.60%、13.51%~21.85%.结论:采用指纹图谱、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模式,对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可初步拟定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的质量标准,为其后续新药开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HPLC-Q-TOF/MS多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加味二妙颗粒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建立加味二妙颗粒指纹图谱以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Q-TOF/MS分析加味二妙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色谱柱为Wondasil C18 Superb(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对10 批加味二妙颗粒进行指纹图谱和4 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HPLC-Q-TOF/MS技术共鉴定出加味二妙颗粒中144 个化合物,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5 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R,S)-告依春、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盐酸黄柏碱、橙皮苷等9 个峰,加味二妙颗粒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5;测定(R,S)-告依春、落新妇苷、橙皮苷和小檗碱 4 个指标性成分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 0.021 1~0.056 8 mg·g-1、0.200 9~0.552 3 mg·g-1、0.274 1~0.719 1 mg·g-1、0.237 1~0.704 9 mg·g-1.结论 建立的加味二妙颗粒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加味二妙颗粒的质量特征,亦为建立其制剂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HPLC-MS/MS测定当归六黄汤中4种不同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建立HPLC-MS/MS的分析方法同时测定当归六黄汤中 4种主要成分黄柏碱、巴马汀、毛蕊异黄酮、阿魏酸的含量,为当归六黄汤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借鉴.方法 基于HPLC-MS/MS的分析方法,质谱检测采用ESI源MRM的正离子数据采集模式.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C18(5 μm,4.6 mm×250 mm),甲醇和含 0.5%的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结果 黄柏碱的线性范围为 2~200 nmol/ml,巴马汀、毛蕊异黄酮、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均为 20~2 000 nmol/ml,当归六黄汤 7批样品中 4种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其中,阿魏酸主要存在于黄柏和黄连中;黄柏碱只在黄柏中测到;毛蕊异黄酮在黄芩和黄芪中含量较高;巴马汀在黄柏和黄芪中都能检测到.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样品的稳定性良好,能够满足中药复方定量分析的要求,可用于当归六黄汤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和网络药理学的知母-黄柏药对盐炙前后治疗2型糖尿病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对生知母-生黄柏、盐知母-盐黄柏药对水提液灌胃给药后大鼠入血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盐炙在知母-黄柏药对治疗 2 型糖尿病的影响,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大鼠连续灌胃给药生知母-生黄柏药对、盐知母-盐黄柏药对水提液 2 次,中间间隔 1 h,末次给药 60 min后腹主动脉取血,用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后复溶,采用色谱柱Shim-pack GIST C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0.1%甲酸水,B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质量扫描范围m/z 100~1 500.结合数据库二级谱图及文献,分析鉴定生知母-生黄柏、盐知母-盐黄柏药对的入血成分.检索 2 型糖尿病疾病靶点,对入血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GO、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入血成分-靶点"网络图,运用 AutoDock软件对筛选出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验证实验以HepG2 细胞为实验对象,胰岛素联合高糖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CCK8 法检验盐炙前后知母-黄柏药对对细胞增殖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生知母-生黄柏药对水提液大鼠血清中鉴定出 15 种原型成分,1 个芒果苷代谢成分.盐知母-盐黄柏药对水提液大鼠血清中鉴定出 17 个原型成分,1 个芒果苷代谢成分.盐炙后入血成分中芒果苷、小檗碱、3-异丁基戊二酸等成分含量较生品高.KEGG和GO结果显示,知母-黄柏药对治疗 2 型糖尿病可能与RNA聚合酶的转录调控、炎症反应、AGE-RAGE、PI3K-AKT、胰岛素抵抗等通路有关.细胞实验表明盐炙前后知母-黄柏药对可以上调p-PI3K/PI3K、p-AKT/AKT、GLUT4 蛋白表达,且盐炙组效果优于生品组.结论 初步阐释了知母-黄柏药对盐炙前后入血成分,阿魏酸、小檗碱、小檗红碱、芒果苷与mTOR、SIRT1、EGFR、PPARA等可能是知母-黄柏药对盐炙后增强 2 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主要成分和靶点,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PI3K-AKT等相关通路的作用,为知母-黄柏药对盐炙前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