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FtMt抑制铁死亡探讨藁本内酯减轻OGD/R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研究基于线粒体铁蛋白(ferritin mitochondrial,FtMt)抑制铁死亡探讨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减轻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 and glucose-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体外建立OGD/R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模型,HT2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IG 5、10、20 μmol·L-1组,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2 μmol·L-1)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LDH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释放量,倒置显微镜观察HT22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Fe2+含量.为进一步探究FtMt抑制铁死亡的机制,沉默HT22细胞的FtMt,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0 μmol·L-1LIG 组、si-NC 组、si-FtMt 组、si-FtMt+20 μmol·L-1LIG 组.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FtMt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HT22细胞内NADPH/NADP+、GSH、MDA、ATP的含量,激光共聚焦观察mtROS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Fe2+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Ferrtin、GPX4、ASCL4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LIG可以显著提高HT22细胞存活率,改善损伤的HT22细胞形态及线粒体超微结构,降低细胞内Fe2+含量和降低促铁死亡蛋白ACSL4的表达,增加抗铁死亡蛋白Ferrtin、GPX4的表达.沉默FtMt后,LIG促进FtMt的表达;与si-FtMt组相比,LIG可以显著提高NADPH/NADP+、GSH含量,降低mtROS的荧光强度、MDA含量,提高ATP活性,降低HT22细胞内Fe2+含量,抑制促铁死亡蛋白ACSL4的表达,提高抗铁死亡蛋白Ferrtin、GPX4的表达.综上,LIG通过上调FtMt的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铁死亡,从而减轻OGD/R诱导HT22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针介导AMPK/GFAT-1/VEGF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血流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大椎"穴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血流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揭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1(glutamine-fruc-tose-6-phosphate aminotransferase-1,GFA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子通路参与电针减轻血管损伤,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光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小鼠模型.采用走格子测试和爬杯实验评估小鼠运动功能;TTC染色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评估脑梗死体积与脑血流灌注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GFAT-1、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运动功能受损(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脑血流灌注量减少(P<0.05),AMPK、p-AMPK、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GF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运动功能显著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脑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P<0.05),AMPK、p-AMPK、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GF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介导AMPK/GFAT-1/VEGF分子通路,参与改善脑皮质缺血所致脑血管损伤和运动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过氧麦角甾醇线粒体靶向衍生物体内外抗乳腺癌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研究过氧麦角甾醇线粒体靶向衍生物(Mito-EP)对乳腺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Mito-EP(0、0.075、0.15、0.3、0.6、1.2、2.4 μmol·L-1)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增殖抑制情况.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低、中、高浓度(0.15、0.3、0.6 μmol·L-1)Mito-EP组及过氧麦角甾醇(EP)0.6 μmol·L-1组,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以及细胞周期分布,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细胞活性氧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通过构建4T1皮下移植瘤模型体内验证Mito-EP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及肿瘤组织内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Bcl-2 相关 X 蛋白(Bax)、细胞色素 C(Cyt C)、cleaved caspase-7、cleaved caspase-9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to-EP可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MDA-MB-231细胞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P 0.6 μmol·L-1组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ito-E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Bax、Cyt C、cleaved caspase-7、cleaved caspase-9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肿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综上所述,Mito-EP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预防高度近视SMILE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预防高度近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屈光回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黔西南附属医院眼科行SMILE的76例(134眼)高度近视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滴眼液点眼治疗,观察组在术后第1天加点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每日2次,连续点眼1个月.两组患者均采集术前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眼压、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角膜表面曲率(K1、K2),术后1周及1、3、6个月UCVA、眼压、SE、眼轴、CCT、K1、K2.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UCVA优于对照组(1.21±0.27 vs.1.10±0.16,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UCVA较术后1周下降(P<0.05);在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6±0.50)D vs.(+0.06±0.38)D,P<0.05;(-0.35±0.52)D vs.(-0.04±0.40)D,P<0.05];两组患者SE在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SE均较术后1周回退;在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角膜曲率K1、K2、CCT及眼轴均无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CCT与术后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SMILE术后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可有效抑制房水生成而降低眼压,使角膜在稳定状态下愈合,阻止角膜表面前移,进而起到预防屈光回退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ThuLEP)与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160 例BPH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实施PKRP治疗,观察组实施ThuLEP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3 个月的最大尿流速(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的变化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60.10±5.15)min、(43.24±6.65)h、(5.03±1.24)d、(6.55±1.67)d]均短于对照组[(67.25±7.24)min、(46.90±10.77)h、(5.60±1.31)d、(7.31±2.00)d,P<0.05)];观察组术后3 个月的Qmax水平[(20.68±1.45)ml/s]高于对照组[(18.50±1.24)ml/s],PVR、PSA、前列腺体积水平[(10.82±3.10)ml、(3.38±0.40)μg/L、(20.12±5.13)ml]均低于对照组[(12.10±3.53)ml、(4.60±0.78)μg/L、(25.35±6.46)ml,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7.50%vs 5.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uLEP治疗BPH具有显著疗效,能够缩减手术及住院时长,改善尿流动力学和前列腺功能,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激光散射法测定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其原料药地塞米松的粒度分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其原料药地塞米松的粒度及粒度分布.方法 采用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Hydro EV型湿法进样器,以地塞米松饱和溶液为分散介质(折射率1.33),样品折射率1.59,吸收率0.001,背景测量时间10 s,样品测量时间10 s,遮光度5%~10%,泵转速2 ×103 r·min-1,滴眼液直接加样平衡2 min后测定;地塞米松以0.01%吐温20分散后加样,20%强度超声5 min后再以2%强度超声5 min测定.结果 滴眼液及地塞米松的粒度分布测定值d(0.1)、d(0.5)、d(0.9)的RSD均小于5%,并与显微测定结果相符.结论 所用激光散射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测定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地塞米松原料药的粒度及粒度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后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后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05例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患者,其中男58例,女47例,根据结石评估结果分为结石组(n=40)与非结石组(n=65).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患者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分类树模型.结果:结石组和非结石组CT值、术中出血量、双J管留置时间、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血钙、尿pH值、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结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 值分别为4.361、2.502、6.815、12.176、24.398、15.595、6.517、2.069、6.881、4.524、3.883、4.699,均P<0.05).双J管留置时间、尿蛋白阳性、尿结晶阳性、UA为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类树模型显示,双J管留置时间是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重要预测因素,收益图和索引图显示模型预测良好.结论:双J管留置时间、尿蛋白阳性、尿结晶阳性、UA为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相关因素,及时制定预防策略,以期降低双J管附壁结石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波长激光联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辅助磨牙根管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波长激光联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辅助磨牙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磨牙根管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糊剂进行根管充填,试验组以双波长激光(Nd∶YAG和Er:YAG)联合iRoot SP糊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12周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周探诊深度(depth of periodontal probing,PD)和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根管填充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6、12周的IL-6、IL-17、TNF-α、BI、PD和CA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波长激光联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辅助磨牙根管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减轻牙周炎症和疼痛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是由产脲酶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上尿路结石,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结石和病原微生物、保护肾功能和减少复发.为规范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诊疗,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感染与炎症学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学组共同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南,结合国内外相关疾病诊治的临床经验,编写了本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造影技术在非扩张肾脏集合系统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CEUS)和常规超声引导下应用于非扩张肾脏集合系统肾结石患者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评估CEUS引导的PCNL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研究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接受PCNL的66例无肾积水或轻度肾积水肾结石患者,根据通道建立引导方法的不同分为CEUS引导组(33例)和常规超声引导组(33例).评估单针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残石率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于常规超声引导组,CEUS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84.85%vs.63.64%,χ2=3.89,P=0.04)、穿刺时间短[(51.18±18.47)s vs.(63.21±23.79)s,t=-2.29,P=0.03]、手术时间短[(73.81±39.84)min vs.(113.44±51.99)min,t=-3.4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1个月残石率、血红蛋白(Hb)下降幅度以及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CEUS引导下的 PCNL 可促进无肾积水患者的PCNL,有利于单针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可通过后续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确定其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