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干麻黄汤与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热证候的药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射干麻黄汤与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热证候的机制差异.方法 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分别筛选射干麻黄汤与定喘汤中各组成药物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基因与疾病关联数据库和人类基因信息数据库获取支气管哮喘对应的基因靶点,分别筛选射干麻黄汤与冷哮、定喘汤与热哮的核心作用靶点及成分,并用网络分析在线平台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通过在R软件中用"org.Hs.eg.db"软件包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预测其不同作用机制,并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验证.结果 射干麻黄汤药物活性成分130个,定喘汤药物活性成分236个,相同活性成分54个.在与支气管哮喘相关靶点中,射干麻黄汤有52个潜在治疗靶点,定喘汤有45个潜在靶点.GO与KEGG分析显示:射干麻黄汤与定喘汤在血小板活化、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酒精性肝病、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炎症性肠病、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能信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通路等存在差异.射干麻黄汤中核心化合物鸢尾甲黄素9CI、鸢尾甲黄素A与定喘汤中核心化合物花生四烯酸、甘草查尔酮A等存在差异;定喘汤治疗热哮与射干麻黄汤治疗冷哮药物作用机制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辣椒素受体(TRPV1)与Ras同源基因(RHO)靶点存在差异.结论 2种中药方剂调节哮喘寒热证候引起的不同分子和生物过程反映了冷哮和热哮2种中医证候之间的生物学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腔热灌注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体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大兴区人民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子宫内膜癌(EC)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体腔热灌注化疗,研究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体腔热灌注化疗.对比两组的化疗效果,化疗前后的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原癌基因表达、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研究组化疗后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两组的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泌乳素(PR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下降(P<0.05),研究组化疗后上述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后的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mRNA表达量均下降(P<0.05),研究组化疗后c-erbB2、c-myc、K-ras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6个月,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70%、68.20%,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和16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20.5%、42.20%,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23个月,两组的无进展生存率(Log-Rank x2=7.404,P=0.007)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8.432,P=0.004).结论 对EC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体腔热灌注化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和原癌基因的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突变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为高发区肺癌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行肺癌8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RAS)、RET原癌基因(RET)、鼠肉瘤病毒v-Raft同源致癌基因(BRAF)、肉瘤致癌因子(ROS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联合检测的2 249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结果: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67.05%(1 508/2 249),其中西双版纳、玉溪、宣威、红河和曲靖地区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6.92%、72.38%、71.88%、71.79%和71.24%;回族、哈尼族、壮族、布依族、满族、土家族和阿昌族患者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4.38%、85.00%、75.00%、100%、100%、100%和100%。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阳性率与性别( P<0.001)、吸烟史( P<0.001)、年龄( P<0.001)、病理类型( P<0.001)及是否宣威地区( P=0.027)有关,与民族( P=0.748)和肺癌家族史( P=0.676)无关。EGFR、RAS、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4.46%、10.98%、1.24%、0.89%和0.76%,ALK、RET、ROS1基因重排率分别为4.67%、1.29%和0.89%。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为56.67%,高于男性患者(33.19%, P<0.001);男性患者RAS突变率为12.66%,高于女性患者(9.17%, P=0.010)。汉族患者RAS突变率为11.49%,高于少数民族患者(7.17%, P=0.032)。宣威地区患者RAS突变率为24.74%,高于非宣威地区患者(8.15%, P<0.001);而EGFR突变率为40.63%,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45.25%, P=0.045);ALK重排率为1.56%,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5.31%, P<0.001);宣威地区未检出HER-2突变患者。无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为51.10%,高于有吸烟史患者(29.70%, P<0.001);无吸烟史患者ALK重排率为5.35%,也高于有吸烟史患者(3.16%, P<0.001);无吸烟史患者RAS突变率为9.34%,低于有吸烟史患者(14.63%, P=0.008)。 结论: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EGFR、RAS突变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相近,ROS1、ALK和RET基因重排率以及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EGFR、RAS、ALK基因在云贵高原地区NSCLC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且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在选择靶向治疗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ogo-OMgp/Rho-Rock信号通路在CO中毒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Ras同源基因(Rho)-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一氧化碳(CO)中毒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Rock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中毒组和盐酸法舒地尔组,每组45只。后2组大鼠采用高压氧舱吸入法建立急性重症CO中毒模型。各组大鼠均接受高压氧治疗2周,其中盐酸法舒地尔组大鼠同时给予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15 mg/(kg·d),1次/d,共2周],CO中毒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于造模后1周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于造模后1 d、1周、1个月、2个月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及Rock阳性细胞染色强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及Roc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O中毒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及血脑屏障损伤明显,以细胞核、线粒体及突触结构改变显著,而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能有效地维持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减轻脑水肿。造模后1 d、1周、1个月、2个月时,CO中毒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Rock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及Nogo、OMgp、Roc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盐酸法舒地尔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Rock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及Nogo、OMgp、Roc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CO中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ogo-OMgp/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激活与CO中毒急性脑损伤密切相关,而盐酸法舒地尔能有效下调Nogo、OMgp和Rock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明显减轻CO中毒后脑损伤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克尔斯滕大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突变亚型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和2的表达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克尔斯滕大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KRAS)突变亚型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和2(PD-L2)的表达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KRAS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5例,通过测序检测KRAS基因组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印迹检测PD-L1和PD-L2的表达。使用成簇的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构建KRAS缺失型A549细胞,在敲除株中过表达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检测其对PD-L1和PD-L2的表达影响。将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过表达的KRAS敲除人肺泡上皮细胞549(A549)细胞株与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群集行列式蛋白3阳性(CD3 +)细胞的凋亡水平。使用 t检验比较连续变量。使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KRAS突变型患者PD-L1和PD-L2。Chi-square检验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KRAS突变型和KRAS野生型的临床特征。 结果:纳入KRAS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5例,KRAS野生型31例、KRAS突变型64例;其中KRAS第12位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G12D)13例、突变为缬氨酸(G12V)12例、突变为半胱氨酸(G12C)25例、突变为丙氨酸(G12A)14例。KRAS突变型患者PD-L1和PD-L2的mRNA表达水平(1.062比1.834, U=38;1.062比1.668, U=70;1.062比1.544, U=111;1.062比1.479, U=89, P<0.05;1.067比1.798, U=68;1.067比1.595, U=86;1.067比1.527, U=171;1.067比1.680, U=34, 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KRAS野生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KRAS敲除A549细胞株中,相较于KRAS野生型,KRAS突变型更能够促进PD-1配体PD-L1和PD-L2的表达同时,将KRAS-G12D,KRAS-G12V,KRAS-G12C,KRAS-G12A质粒混合在一起作为RAS野生型(KRAS-MT)与KRAS突变型(KRAS-WT)分别转染KRAS敲除A549细胞株,KRAS-MT依旧可以促进PD-1配体PD-L1和PD-L2的表达。在KRAS敲除A549细胞株中过表达KRAS-MT与KRAS-WT后,KRAS突变亚型不能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但是可以激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AKT抑制剂处理后,KRAS-MT与KRAS-WT转染KRAS敲除A549细胞株的PD-L1和PD-L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转染了KRAS-MT或KRAS-WT的KRAS KO A549细胞株与DC-CIK以1∶1的比例共培养,随后检测DC-CIK细胞的凋亡水平,发现KRAS-MT能够显著增加DC-CIK细胞中CD3 +细胞亚群的凋亡( F=12.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KRAS突变亚型能够显著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D-1配体PD-L1和PD-L2的表达,并且能够促进免疫细胞DC-CIK细胞中CD3 +细胞亚群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KRAS基因突变对阑尾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阑尾腺癌患者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KRAS)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Ras-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经手术切除的41例阑尾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0例同期手术的阑尾炎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其临床与随访资料,并采用Snapshot法测定患者组织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测定癌组织MAPK/ER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比较KRAS突变与非KRAS突变阑尾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观察组的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对照组(41.5% vs 10.0%),p-ARAF/ARAF、p-MEK1/MEK1、p-ERK1/ERK1蛋白表达水平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KRAS突变患者的p-ARAF/ARAF、p-MEK1/MEK1、p-ERK1/ER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KRAS突变者,KRAS突变患者Ⅳ期比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及CA125的阳性率高于非KRAS突变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短于非KRAS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阑尾腺癌KRAS突变率较高,KRAS突变导致的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在阑尾腺癌致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环状RNA hsa_circ_000889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889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肿瘤形成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OSCC组织、癌旁组织、OSCC细胞和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normal oral keratinocytes,NOK)中环状RNAhsa_circ_0008898、Ras同源物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及微RNA miR-197-5p的表达水平。在CAL27和SCC-25细胞中分别转染si-hsa_circ_0008898#1(敲低1组)、si-hsa_circ_0008898#2(敲低2组)、hsa_circ_0008898(circ过表达组)及空白质粒(circ空白组);在敲低1组细胞中,再分别转染miR-197-5p抑制物(抑制组)和空白质粒(抑制对照组)。在CAL27和SCC-25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97-5p模拟物(miR过表达组)及空白质粒(miR空白组);在miR过表达组细胞中,再分别转染hsa_circ_0008898载体(共转染1组)、RHOA载体(共转染2组)和空白质粒(共转染对照组)。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克隆能力、细胞周期分布、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将10只裸鼠平均分为2组,每组5只,经腋下皮下分别注射转染空白质粒(对照组)和转染sh-hsa_circ_0008898的SCC-25细胞(敲除组),检测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OSCC组织中hsa_circ_0008898和RHOA的表达量(分别为2.89±0.72和2.62±0.21)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1.00±0.48 和1.00±0.11),miR-197-5p表达量(0.46±0.24)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0±0.42)( P<0.05)。与NOK相比,CAL27和SCC-25细胞中hsa_circ_0008898、RHOA表达均显著升高,miR-197-5p表达均显著降低( P<0.05)。敲低1组和敲低2组CAL27和SCC-25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低于circ空白组,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 P<0.05)。与抑制对照组相比,抑制组CAL27和SCC-25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面积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升高,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P<0.05)。与miR空白组相比,miR过表达组CAL27和SCC-25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 P<0.05)。与共转染对照组相比,共转染2组CAL27和SCC-25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增加,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P<0.05)。敲除组裸鼠移植瘤体积[(660.4±67.8) mm 3]和质量[(0.60±0.06) 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 210.4±198.9) mm 3和(1.00±0.12) g]( P<0.05)。 结论:敲减hsa_circ_0008898表达通过调控miR-197-5p/RHOA轴抑制OSCC细胞增殖、克隆、迁移及侵袭能力,诱导细胞G1期阻滞,抑制裸鼠成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ircRNA_0001400/RELL1调控激活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卡波西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环状RNA 0001400(hsa_circ_0001400)及其线性转录物RELL1在卡波西肉瘤(K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KS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鉴定感染是否成功。取对数生长期HUVEC分为3组:HUVEC组(未感染的HUVEC)、KSHV + HUVEC组(0.5感染复数的KSHV感染HUVEC)、MAPK抑制剂组(0.5感染复数的KSHV感染HUVEC6 h后,再用1 μmol/L MAPK抑制剂处理),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HUVEC组与KSHV + HUVEC组细胞中hsa_circ_0001400及其线性转录物RELL1、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RAS)/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收集5对KS组织及瘤旁组织,并在KS组织样本中验证上述基因mRNA表达。统计分析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 t检验等。 结果:与未感染的HUVEC相比,感染KSHV 48 h后HUVEC变圆,生长更密集。感染KSHV的HUVEC可检出KSHV裂解激活基因ORF50与潜伏态基因LANA的mRNA表达,其表达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的HUVEC(均 P < 0.001),KSHV成功感染HUVEC。在培养24 ~ 72 h内随培养时间延长,KSHV + HUVEC组细胞增殖率逐渐升高,而MAPK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受到抑制;3组48 h时总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673.98, P < 0.001),且MAPK抑制剂组细胞总凋亡率明显高于KSHV + HUVEC组和HUVEC组(均 P < 0.001),而KSHV + HUVEC组与HUVE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qRT-PCR结果显示,KSHV + HUVEC组hsa_circ_0001400、RELL1、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MAPK1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 mRNA表达量均高于HUVEC组(均 P < 0.05),而两组间ERK1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92, P = 0.410)。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KSHV + HUVEC组RELL1、KRAS、MAPK11、ERK1、ERK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UVEC组(均 P < 0.01)。KS组织中RELL1、ERK1、ERK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均 P < 0.05)。 结论:KSHV感染后,可能通过诱导hsa_circ_0001400及其线性转录物RELL1表达上调,激活MAPK信号通路,从而调控KS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胃癌预后及5-氟尿嘧啶疗效相关基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胃癌预后、5-氟尿嘧啶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基于GPL570平台的GSE54129、GSE79973、GSE51725胃癌数据集。从GEPIA2在线基因表达谱分析工具下载前500例胃癌患者总生存(OS)相关基因。利用GEO2R工具鉴别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并鉴定关键基因,通过OmicShar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计算关键基因对患者OS的预测价值,患者样本按基因表达量的最佳临界值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结果:共筛选出5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9个上调基因,20个下调基因。通过PPI分析,成对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2(PITX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转化生长因子β 2(TGFB2)、凝血酶反应蛋白1(THBS1)是上调基因PPI中的关键基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GF1、HGF、PITX2、TGFB2基因低表达的胃癌患者OS均较好(均 P<0.01),THBS1基因低表达的胃癌患者OS较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采用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PITX2基因低表达患者OS较好( P<0.01),THBS1、HGF基因低表达的患者OS较差( P<0.05)。富集分析发现关键基因参与调控TGF-β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黏着斑通路。 结论:FGF1、HGF、PITX2、TGFB2基因表达与胃癌预后相关,PITX2、THBS1、HGF表达与5-氟尿嘧啶疗效相关,可能作为胃癌患者氟尿嘧啶治疗敏感性的预测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143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扩增受阻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0种驱动基因进行联合检测,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基因(ROS1)、鼠类肉瘤滤过性毒素致癌同源体B1(BRA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成神经细胞瘤鼠肉瘤癌基因(NRAS)、编码磷脂酰基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基因(PIK3CA)、转染重排原癌基因(RET)和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跃,观察10种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逐步法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43例NSCLC患者的10种驱动基因突变的总阳性率为51.75%(74/143),EGFR突变、ALK融合、KRAS突变、BRAF突变、HER2突变、ROS1融合、RET融合、PIK3CA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37.76%(54/143)、4.90%(7/143)、4.20%(6/143)、1.40%(2/143)、1.40%(2/143)、1.40%(2/143)、1.40%(2/143)、0.70%(1/143),NRAS突变和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均未检出。驱动基因多位点共存突变包括EGFR突变5例、ALK融合6例、KRAS突变6例、BRAF突变2例、HER2突变2例、ROS1融合2例,双驱动基因共存突变包括KRAS突变与RET融合、KRAS突变与PIK3CA突变共存各1例。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患者[55.17%(32/58)比25.88%(22/85)],年龄<65岁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年龄≥65岁患者[48.61%(35/72)比26.76%(19/71)],无吸烟史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有吸烟史患者[44.58%(37/83)比28.33%(17/60)],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44.54%(53/119)比4.17%(1/24)],有远处转移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43.27%(45/104)比23.08%(9/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女性、年龄<65岁是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217,95% CI:1.636~6.977, P=0.001; OR=0.895,95% CI:1.181~5.071, P=0.016)。 结论:在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的突变率最高,女性、年龄<65岁是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