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辨治胃脘痛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辨治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胃脘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111本分册中收录的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的临床医案,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1)对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关联规则、层次聚类、复杂网络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常用药对、核心处方等。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数据清洗,最终纳入处方270首,涉及药物265种,累计使用频次3 249次。分析结果显示,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常用药物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频次依次为脾、胃、肺、肝、心经;药物功效以燥湿、降逆、理气、清热、健脾、柔肝止痛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为半夏-陈皮、白术-茯苓、茯苓-陈皮、白术-陈皮、砂仁-陈皮、代赭石-旋覆花等。聚类分析得出六君子汤、左金丸、芍药甘草汤等核心药物组合。药物复杂网络表明用药核心处方为香砂六君子汤。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注重健脾理气化湿、柔肝滋阴、调和气血,用药温清互济,通补兼施,以平为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2021 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达到5. 37 亿,预计到2030 年和2045 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 5.8 亿和 7 亿[1]. 约 20%~4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KD),其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逐渐进展为持续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该病在西医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治疗等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而中医认为,DKD以消渴病为基础,继而引起 "尿浊" "水肿" "肾劳" "关格"等肾病相关病症[2]. 其病位涉及多脏腑的虚损,尤以肾脾为主,根据脾肾相生相克的关系,治疗上主张以脾代肾,以脾护肾[3]. 中医药益肾化湿颗粒以李东垣《脾胃论》中 "升阳益胃汤"原方为底,既能健脾生胃、祛风除湿,又可清热除湿、去浊升阳,故虽未见"治肾"而能"益肾",益肾化湿颗粒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认可,然其作用靶点与作用机制仍有待研究[4]. 本文拟对益肾化湿颗粒治疗DKD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湿、痰、瘀分期辨治痛风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4/7/6
痛风发作为脾肾失调,湿热内蕴,痰瘀互结痹阻经络所致,总以湿、痰、瘀为核心病理因素,故临证应以"清利湿热"为基本治则,并根据痛风病势机转进行分期辨治.痛风无症状期病机责之脾运失司、痰湿内生,治宜芳香健脾、化湿泄浊,予二陈汤、参苓白术散加减;痛风急性期病机责之湿热内蕴、经络痹阻,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予自拟通风汤加减;痛风缓解期病机责之正虚邪恋、痰瘀痹阻,治宜补益肝肾、祛湿化瘀,予四妙散、独活寄生汤加减;痛风肾脏病变期病机责之肾阳虚损、变症丛生,治宜泄浊解毒、固本培元,予四妙散配伍化瘀、解毒药,并重视应用引经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范瑞强辨治荨麻疹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范瑞强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岭南地区患者易夹湿夹热.荨麻疹的临床常见证型为风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营卫不和证等.荨麻疹的分期施治重在辨虚实,急性荨麻疹以实证居多,慢性荨麻疹以虚证居多,或虚实夹杂.治疗实证者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法,处方以搜风利湿方加减;虚实夹杂者需标本兼治,健脾化湿止痒,处方以多皮饮加减;虚证者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处方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的高频中药主要为防风、徐长卿、荆芥、生甘草、合欢皮、茵陈、白芍、连翘、蒺藜、鱼腥草、生地黄、白鲜皮、白术、茯苓、黄芪.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用药灵活,以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执中融西——自身免疫性脑炎中医MDT案例及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中医参与一例儿童重症及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MDAR脑炎)的MDT诊疗,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以明确的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针对患儿高热神昏、精神行为异常、肢体震颤、癫痫发作等临床表现,采用清热益气,化湿健脾消痰的中药汤剂(浓缩剂),送服解毒镇惊开窍的安宫牛黄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该病例的中医诊疗,实践坚持执中融西的中西医融合诊疗思路,即以核心症候为抓手,聚焦明确应用场景,提供精简有效得中医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痞满从湿论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痞满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湿是导致痞满发生的常见病理因素.湿邪所致痞满有寒湿和湿热的不同,临床常见脾胃湿热、肝郁湿热、脾虚湿热、阴虚湿热、寒湿困脾及阳虚寒湿6种证型,治疗可分别采用清热祛湿、和胃消痞,疏肝行气、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滋阴以清热祛湿,健脾燥湿、散寒除痞及温补脾肾、散寒祛湿之法.临证处方时,脾胃湿热常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连朴饮等加减治疗;肝郁湿热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脾虚湿热常用六君子汤、藿朴夏苓汤等加减;阴虚湿热可用七味白术散、益胃汤等加减治疗;寒湿困脾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正气散、厚朴温中汤等加减治疗;阳虚寒湿常用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金匮肾气丸等加减治疗.同时需注重日常起居、饮食及情志调摄,日常调护尤需顾护脾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定性定量分析真武汤和附子汤的异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定性定量分析真武汤和附子汤的异同.方法 收集《伤寒论》中有明确药物组成的方剂,不同剂量、炮制方法不同的同种药物需分为不同的对象处理.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个药物的功效权值,进而计算真武汤和附子汤的功效权值以及判定强度级别,最终得出治疗两者各自的特点.结果 真武汤Ⅲ级功效有祛风、利水、消肿、化饮、化痰;Ⅱ级功效有健脾、温胃;Ⅰ级功效有补脾、温脾、补肝、燥湿、止痛、固表、温阳、安神、散寒、止汗;-Ⅰ级功效有清胃、滋阴、生津;-Ⅱ级功效有润燥、清热.真武汤偏温散,其势向外,并调和脾胃肝等脏腑.附子汤Ⅲ级功效有健脾、养血、化痰、安神、消肿、化饮;Ⅱ级功效有补脾、补阳、温阳、利水、止汗;Ⅰ级功效有燥湿、化湿、止痛、温脾、益胃、温胃、补肝、补气;-Ⅰ级功效有润燥、发汗;-Ⅱ级功效有清热.附子汤偏温补,其势向内,具有较好的安神之功.结论 仲景用药精当,定性定量分析类方能更好传承其精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脾清热化湿汤与三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近远期疗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湿汤与三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 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所患疾病对症常规基础治疗上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该疾病基础治疗上予联合健脾清热化湿汤治疗,治疗结束后记录所有患者其HP清除情况、近期中医症候积分及远期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Hp转阴率比较(71.89% VS 90.63%)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13% VS 6.25%)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自行消失,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汤可明显提高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其Hp转阴率和其临床总疗效,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樊志敏教授治疗肛周湿疹临证经验拾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樊志敏教授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肛周湿疹的临证经验.樊志敏教授认为"湿"是肛周湿疹致病的关键病因, 易与风、热等外邪相交;或因脾虚、血虚而生湿而致病;更与虫淫有一定的关系.肛周湿疹其病位在表.首辨内外二因、再辨虚实.樊教授重视临床分期、鉴别诊断与专科检查.治疗上运用"祛湿清热、祛风养血、止瘙痒"之法, 并重视"健脾化湿", 采用经验方"清湿驱毒汤"外用, 以达"清湿热、驱风毒、止瘙痒"之功,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且费用低廉, 患者易于接受, 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