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化学感觉功能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PVOD)患者的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变化,探讨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嗅觉味觉中心就诊的PVOD患者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8.86±11.47)岁( xˉ±s,后同)。根据PVOD患者性别比选取正常对照组受试者20例。对受试者进行Sniffin′ Sticks嗅觉测试,包括察觉阈(threshold,T)、辨别能力(discrimination,D)和识别能力(identification,I)测试,3项测试得分总和为TDI值。同时对受试者进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s)、三叉神经事件相关电位(trigemin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ERPs)检查和味觉功能测试。根据味觉功能测试结果将PVOD患者分为味觉功能正常(normal gustation,NG)组和味觉功能障碍(gustatory dysfunction,GD)组。比较不同组间的嗅觉、味觉、鼻内三叉神经功能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42例PVOD患者的病程为5(3,6)[ M( Q1, Q3)]个月,其中14例(33.3%)患者伴有GD。PVOD患者的味觉功能与性别( r=0.565, P<0.001)、吸烟( r=-0.512, P=0.001)、嗅觉障碍病程( r=-0.357, P=0.020)和嗅觉功能( P值均<0.05)相关。GD组患者嗅觉功能较NG组患者差,其中两组间TDI值和T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25±4.58)分比(13.35±3.61)分,(1.54±0.66)分比(2.10±0.88)分, t=2.40、2.10, P值均<0.05]。GD组患者oERPs和tERPs的各波振幅明显低于NG组患者( P值均<0.05)。 结论:PVOD患者的主、客观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均有下降,并存在相关性,提示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间存在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术前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examination,SWME)在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术前筛查、分型及术后感觉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我们前瞻性收集了56例97腕通过症状及电生理检查确诊的CTS患者的一般资料、Levine评分、SWME、神经传导速度等,行腕管切开减压术后随访或保守治疗。使用美国North Coast Medical单丝测量5指末节感觉阈值,单丝从细到粗取等级1~20为感觉阈值(SW)。拇指至小指分别记为D1~D5,阈值取3、4、5,设定10种筛查CTS的方法。结果:电生理分型轻中重度各21、46、30腕,感觉阈值取3、4、5,10种筛查CTS方法的阳性率均随电生理分型显著升高。筛查CTS的标准设定为:SW(D1或D2或D3)≥4,或SW(D1+D2+D3)≥9,阳性率分别为78.35%、76.29%。SW(D1+D2+D3)与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感觉电位潜伏期(distal sensory latency,DS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Levine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正中神经支配手指SW与同部位静止两点分辨觉(static two-point discrimination,S2PD)、动态两点分辨觉(moving two-point discrimination,M2PD)存在显著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轻中重度CTS最佳截断点为SW(D1+D2+D3)≤11、12~18、≥19,诊断轻度CTS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1、68.42%、66.67%、68.04%,重度为0.82、56.67%、92.54%、81.44%。行腕管减压术68腕,随访6个月以上47腕,正中神经支配手指SW术后较术前均显著改善,SW(D1+D2+D3)只有在中重度CTS患者中获得显著改善。结论:SWME能够评估CTS患者术前、术后感觉障碍程度,尤其是中重度CTS患者,可以作为筛查、分型指标,诊断重度CTS准确度高于轻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视野刺激阈值检查评估中晚期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患者视网膜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晚期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患者全视野刺激阈值(FST)的特点及临床上用FST检查结果评估IRD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中晚期IRD并且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结果为熄灭型或重度降低型的2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中位数为32岁。包括中重度降低型8例,熄灭型20例。另募集矫正视力正常的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ERG检查,并使用电生理仪检查红、蓝、白光刺激下的FST。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患者间各刺激光下的FST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各刺激光FST与视力、ERG各项振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患眼BCVA为0.7±0.6(最小分辨角的对数)。红、蓝、白光刺激下,8只重度降低型患眼的FST分别为(-27.0±7.1)、(-47.4±12.2)、(-41.7±11.5)dB;20只熄灭型患眼分别为(-16.3±7.0)、(-27.2±13.7)、(-23.5±12.5)dB;10只对照眼分别为(-39.9±4.0)、(-65.8±4.0)、(-58.5±3.4)dB。IRD患眼不同刺激光下的FST均较对照眼升高;熄灭型患眼红、蓝、白色光刺激下的FST均高于重度降低型患眼( t=-3.472,-3.506,-3.433;均 P=0.002)。重度降低型患眼BCVA与红、蓝、白光刺激下的FST阈值均无相关( r=0.134,0.011,0.010; P=0.055,0.601,0.611);明适应30 Hz闪烁ERG的b波振幅与红光刺激下的FST呈负相关( r=-0.591, P=0.026),其他各项ERG振幅与FST之间均无相关性。 结论:FST是一种评估中晚期IRD患者视功能的可行的补充检测方法,可定量反映IRD患者的视杆和视锥细胞系统功能。随着IRD患者视网膜功能降低,其FST阈值逐渐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在鼻腔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鼻腔的形态和结构影响其通气功能之优劣.鼻阈所产生的鼻腔阻力,可以占鼻腔整体空气阻力的50%以上[1],甚至可以达到52.6%~78.3%[2].鼻腔测压是测量鼻气道阻力的金标准,但需要一定的前置准备,包括鼻腔清理、传导管置入、前鼻孔封闭、佩戴透明面罩等,即使是以最准确的仪器或手法测量总鼻阻力,由于其整体特性,信息价值有限[3],且不能应用于鼻中隔穿孔及鼻腔完全堵塞的患者[4].另外,鼻腔测压仪器的传导管必须置入鼻腔进行分析,部分患者因此感觉不适、配合困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嗅觉训练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嗅觉训练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HSCT)前后嗅觉水平、营养状况及自我感觉负担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在我院拟行HSCT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均实施HSCT中心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嗅觉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嗅觉功能得分、血清白蛋白(ALB)、体重下降率、自我感觉负担量表(SPBS)得分.结果 86例患者全部完成本研究.(1)干预6周后,观察组气味察觉阈(T)得分为(8.36±2.58)分,高于对照组(6.76±3.15)分,观察组气味辨别能力(D)得分为(57.41±13.27)分,高于对照组(51.26±13.41)分,观察组嗅觉水平总得分为(29.55±5.00)分,高于对照组(26.14±6.68)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气味识别(Ⅰ)能力(40.98±24.32)分,低于对照组(41.37±24.73)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6周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为(39.33±3.82)g/L,高于对照组(36.72±4.57)g/L,观察组体重下降率≥5%为15例,<5%为28例,对照组体重下降率≥5%为25例,<5%为1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6周,观察组患者自我感觉负担得分为(27.90±7.72)分,低于对照组(30.94±6.9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HSCT患者进行嗅觉训练,可有效提高其整体嗅觉功能及ALB数值;降低患者体重下降率及自我感觉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及血清中BDNF表达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临床治疗效果不佳.TN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服用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来抑制疼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慢性痛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慢性压迫性损伤眶下神经(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infraorbital nerve,ION-CCI)大鼠模型观察CBZ处理对TN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和血清中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ION-CCI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N组、TN+低剂量(20 mg/kg)CBZ处理组、TN+中剂量(40 mg/kg)CBZ处理组、TN+高剂量(80 mg/kg)CBZ处理组.在手术前后定时测量各组大鼠的面部机械痛阈(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大鼠TG中BDN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的mRNA含量,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TG中BDNF蛋白质在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TG中BDNF、Trk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及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的蛋白质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手术前,各组大鼠右侧面部感觉区域的机械痛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开始,TN组大鼠机械痛阈与sham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TN+8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和TN+20 mg/kg CBZ处理组与TN组相比均升高(均P<0.05).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TN组大鼠TG中的BDNF、TrkB的 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较sham组升高(均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均较TN组降低(均P<0.05);与TN组相比,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大鼠TG中的p-ERK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表明:TN组TG中的BDNF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主要共表达在神经元上,与sham组比较BDNF和NeuN水平升高(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与TN组大鼠比较二者表达均降低(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TN组大鼠血清中BDNF的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均较TN组大鼠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BDNF水平与机械痛阈呈负相关(r=-0.650,P<0.01).结论:CBZ处理可以抑制TN大鼠TG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降低TN大鼠血清中BDNF水平及ERK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TN.可以考虑将血清中BDNF水平作为诊断TN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合并POEMS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患者,男,44岁,因"右下肢无力伴行走不稳定2个月"于2020年1月至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5个月前因左下肢及左脚麻木无力于当地医院就诊,应用甲钴胺等治疗后未见好转.2个月前患者出现右下肢无力,足底感觉障碍,行走不稳定,不能自行站立.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皮肤黏膜无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明显水肿;专科检查:双侧上肢肌力4级,双侧下肢肌力2级,呈跨阈步态,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对称(-),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对称(-).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WBC计数正常,Hb 160 g/L,PLT计数504 × 109/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加味肾着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加味肾着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1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56 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肾着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肌骨超声与表面肌电参数、压痛阈、炎症因子与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腰椎功能与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多裂肌与竖脊肌厚度、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压力疼痛感觉阈(PPDT)与压力疼痛耐受阈(PPT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与脂肪细胞因子水平、JOA评分、VAS 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患者应用加味肾着汤有助于抑制机体炎症,缓解术后残余腰腿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勃起前后阴茎振动阈和心率测定在早泄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究勃起前后阴茎振动阈(VPT)和心率测定在早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 年 1 月至2021 年 10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收治的 440 例性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早泄组(PE组,n =157)、勃起功能障碍组(ED组,n =168)、早泄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组(PE-ED组,n =115).另纳入同期选取的35 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勃起前后的VPT及心率水平.结果 勃起前后,ED、PE、PE-ED组的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勃起前,ED、PE-ED组的心率高于P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勃起后,ED、PE、PE-ED组间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组勃起后心率低于勃起前,PE组勃起后心率高于勃起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勃起前后,PE组VPT比率均低于ED、PE-E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勃起后,四组VPT比率均高于勃起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泄患者阴茎敏感度并未升高,交感神经兴奋及对阴茎感觉神经抑制作用减弱可能与早泄的发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拨法对CCI模型大鼠外周血清中IL-1β以及脊髓中5-HT2A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从行为学和形态学角度探索拨法对CCI模型大鼠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定性、定量模拟手法,对CCI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光热耐痛阈分析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中5-HT2A受体的相对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拨法治疗组造模后7天的光热耐痛阈数值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经过拨法治疗20次后(即造模后28天),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拨法组逐渐接近正常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的含量:造模后7天,模型组和拨法组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经过拨法治疗20次后,拨法组IL-1β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性下降(P<0.05).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中5-HT2A的相对蛋白表达含量:拨法治疗20次后,拨法组脊髓中5-HT2A相对蛋白表达含量明显上调,且已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高于模型组水平(P<0.05).结论 经过拨法治疗,可明显上调CCI模型大鼠的光热耐痛阈值,减轻其痛觉过敏状态;下调CCI模型大鼠外周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表达,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上调脊髓中5-HT2A受体的表达,对中枢镇痛起到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