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理论辨治乳腺疾病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女子以肝为先天",故乳腺病多可从肝论治.清代医家王旭高在其代表性学术著作《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全面论述了肝病证治,分述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和肝寒肝虚证治,提出"治肝三十法".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肝气、肝火密切相关.从肝气论治乳腺病,可运用疏肝理气法和疏肝通络法治疗肝气郁结型和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运用柔肝法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肝肾阴虚证,运用培土泄木及泄肝和胃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从肝火论治乳腺病,可运用清肝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或乳房炎症疾病肝经郁热证,运用泻肝法及化肝法治疗因肝火所致乳腺增生病或乳房炎症疾病,运用泻子、补母法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运用清金制木法治疗放射性肺炎."气有余便是火",肝气、肝火是疾病发展的两个阶段,辨证时需整体联系,分清主次以治疗之.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柔肝健脾法联合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柔肝健脾法联合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DUC)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平行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熟医院115例DU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灌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柔肝健脾方。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Mayo量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依据其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评估临床疗效与内镜疗效;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4个方面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IBD生活质量量表(IBD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0水平。观察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23%(52/57)、对照组为79.31%(46/5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47, P=0.143)。研究组临床疗效中临床应答[40.35%(23/57)比51.72%(30/58)]及临床缓解[59.65%(34/57)比43.11%(25/58)]患者总占比[100.00%(57/57)比94.83%(55/58)]高于对照组( Z=1.97, P=0.049);内镜疗效中内镜应答[52.63%(30/57)比56.90%(33/58)]及黏膜愈合[33.33%(19/57)比17.24%(10/58)]患者总占比[85.96%(49/57)比74.14%(43/58)]高于对照组( Z=2.23, P=0.026)。治疗后,研究组IBDQ评分[(194.3±15.1)分比(172.6±18.4)分, t=6.90]高于对照组( P<0.01);中医证候积分中黏液脓血便[(1.7±0.8)分比(2.0±0.6)分, t=2.03]、里急后重[(1.5±0.6)分比(1.8±0.6)分, t=2.32]、肛门灼热[(1.3±0.6)分比(1.6±0.7)分, t=2.38]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53.3±8.0)ng/L比(49.0±6.7)ng/L, t=3.10]高于对照组( P<0.01),TNF-α水平[(28.3±7.9)ng/L比(36.8±8.1)ng/L, t=3.58]低于对照组( P<0.01)。2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柔肝健脾法联合美沙拉秦灌肠液可有效改善DU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LASSO回归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刚虚证(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证)关联因素筛选及诊断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利用LASSO回归联合Nomogram构建心脏神经官能症刚虚证(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证)的诊断模型.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收集141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分析变量包括年龄、民族、婚姻、教育程度、脑力/体力工作、体质量指数(BMI)、中医症状、中医五态人格量表各因子得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症状自测评量表各因子均分.通过LASSO回归筛选与刚虚证诊断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纳入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模型,并对模型预测区分度及校准度评价,利用10重交叉验证进行内部验证,最后对模型进行Nomogram可视化,并根据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结果:共纳入刚虚证患者70例,非刚虚证患者71例.LASSO回归筛选出与刚虚证诊断相关性最显著的5个变量为女性、年龄、疲乏无力、善嗳气、五态人格中少阳积分.模型AUC为0.85,H-L检验为2.94(P=0.9824),提示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较好,10重交叉内部验证结果提示AUC为0.82.结论:LASS O回归联合Nomogram构建的诊断模型可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刚虚证,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尚待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王晓鸣教授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总结王晓鸣教授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学习王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遣方用药思路,从理论溯源、理论依据、具体应用、病案举隅四方面分析王师调和肝脾治法的精髓.[结果]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以"肝旺脾虚"为主,表现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脾胃不和,甚至脾胃虚弱,肌肉失养,故在治疗过程中,以调和肝脾为总体思路.王师强调,运用此法治疗抽动障碍,需灵活运用疏肝、柔肝、健脾、舒筋、消积化滞等方法调和肝脾,常选用天麻钩藤饮、二陈汤、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方剂进行治疗.文中医案,王师辨为肝旺脾虚证,治以调和肝脾,方拟调和止动汤,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王师临证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以调和肝脾为切入点,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证候群的不同,灵活遣方,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学习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三种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病理差异及中医证候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对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高血压和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大鼠模型在造模过程、病理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其中医证候进行评价,以助研究者选择适当的模型.方法 30 只雄性Dahl盐敏感性大鼠为高血压心衰模型组(8%NaCl高盐饲料喂养,连续喂养 20 周);60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DOX心衰模型组(DOX 1.5 mg/kg,每周 2 次,腹腔注射,共 7 周)和ISO心衰模型组[ISO 5 mg/(kg·d),连续 7d,腹腔注射,再继续饲养 3 周];另取 10 只雄性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对大鼠心脏、肾脏、肝脏进行HE染色,对心肌细胞进行Masson染色;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的心脏功能;结合自然状态和一般体征探讨 3 种心衰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OX心衰模型组大鼠活动量减少、体温降低、水肿明显;高血压心衰模型组大鼠精神不振、尿量减少并且水肿;ISO心衰模型组大鼠活动减少、体温下降、大便稀软;DOX心衰模型组和高血压心衰模型组的肾脏均有较严重的病理损伤,ISO心衰模型组仅有心脏损伤;3种心衰模型组血清NT-proBNP均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均降低(P<0.05).DOX心衰模型组和ISO心衰模型组中医证候为阳虚证,高血压心衰模型组中医证候为气阴两虚证.结论 根据大鼠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指标,3种模型病理有较大差异,应慎重选择;DOX和ISO心衰模型可能为阳虚证,高血压心衰模型可能为气阴两虚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四君子汤对胃癌脾气虚证裸鼠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对胃癌脾气虚证裸鼠的分子学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BALB/c雄性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模型组14只,正常组常规喂养,模型组以番泻叶药液灌胃结合饥饱失常法建立脾气虚证模型,再行胃癌原位移植手术造模,造模成功的14只裸鼠随机抽取7只按10.92 g/kg灌胃四君子汤(四君子汤组),剩余7只裸鼠仍为模型组.记录各组裸鼠精神状态,皮毛色泽,反应力、活动度等行为学表征及肿瘤质量与抑瘤率;采用免疫印迹法和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Wnt/β-catenin的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组裸鼠活动正常,皮毛柔顺有光泽,大便正常;模型组裸鼠精神萎靡不振,毛发杂乱,反应迟钝,活动度欠佳,弓背懒动,肛门湿润红肿,大便不成形,呈溏状;四君子汤组裸鼠上述情况均有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四君子汤组裸鼠肿瘤质量减轻(P<0.05),抑瘤率为47%,Wnt1基因、β-连环蛋白、MYC癌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降低(P<0.05),糖原合酶激酶3β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四君子汤可能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改善胃癌对机体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过程中医病理特点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素主要分布及疾病过程中医病理因素特点.方法 选择泉州正骨医院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107例患者,通过证素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证素采集,通过数据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中医证素分布及中医病理特点.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素分布中,病性证素主要为阳虚、气虚、血虚,以虚性证素为主,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肾;在校正年龄的情况下,随着病程越长,气虚、血虚、肝证素的形成的可能性逐渐降低;病情活动越明显,气虚证素成立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可知,在活动期中患者存在气虚症状的可能性较大;在校正年龄的情况下,骶髂关节级别越高,热证形成、血虚、肝形成的可能性也逐渐降低;说明发病年龄越小,气虚成立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主要中医病理因素为肝肾,阳虚,气虚,血虚.其病变部位在肝、肾;肾气,肾阳不足是发病的根本;气血不足,无以养肝柔筋是其发病特点.同时气虚于病情活动,发病年龄相关,提示气虚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幼波、邹良材治疗慢性肝炎经验共性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肝病大师关幼波、邹良材诊治慢性肝炎经验之共性,归纳广泛适用的分型及治法.二位名老中医主张慢性肝炎主要临床分型有湿热未清、脾虚湿困、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郁血滞、脾肾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证,相应的治法有化湿健脾、泻肝和胃、疏肝运脾、活血化瘀、双补脾肾、养阴柔肝及柔肝健脾法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1640例失眠症证候要素及靶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失眠症证候、证候要素及靶位的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2007年5月-2017年5月)的期刊文献,筛选后共获取182篇文献,总涉及11 640例患者,运用SPSS 20.0建立失眠症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 经过合并归纳后得出17个证候,居前4位的分别是心肾不交证(20.75%)、心脾两虚证(15.07%)、肝郁化火证(13.32%)、肝郁血虚证(11.71%);得出11个证候要素,居前4位的分别是阴虚(22.83%)、火热(18.88%)、气虚(18.67%)、血虚(18.57%);得出6个靶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32.14%)、肝(27.86%)、肾(27.16%).结论 失眠症的核心病机是阴虚、火热、气虚、血虚,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肾;治疗以交通心肾、补益心脾、疏肝泻火及柔肝养血法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发性震颤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65岁,主因"左上肢持物震颤、左下肢活动后震颤1月余"于2016年12月19日就诊.病史:于2016年10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上肢持物时震颤,半月后逐渐出现左下肢活动后震颤,震颤时频率不详,无静止性震颤,未曾就诊及服用药物,近1月震颤频率呈渐进性加重,故来就诊.刻下症:左上肢持物时震颤发作,震颤频率约8~12Hz,多于持箸、端碗等动作诱发,左下肢活动后震颤,饮酒后震颤可有缓解,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既往史:糖尿病病史6年余,冠心病病史11年余.家族史:母亲及1兄1妹均有特发性震颤病史.查体:神清,精神可,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0级,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宾斯基征(-),指鼻试验左侧欠稳准,闭目难立征(-),双侧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生理反射存在.辅助检查:颅脑MR平扫:1.脑白质脱髓鞘斑,2.脑萎缩.中医诊断:颤证(肝肾亏虚证),西医诊断:特发性震颤.治则:益脑填髓、柔筋平颤.取穴:主穴取印堂、水沟、迎香、风池,配穴:上肢震颤加青灵、郄门、肩髃、肩髎、臑俞、臂臑、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外关、鱼际、合谷、八邪、后溪、腕骨,下肢震颤加委中、梁丘、血海、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丰隆、悬钟、三阴交、八风、申脉、照海.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安静平稳后施行操作,局部常规消毒,选用0.25mm×40mm一次性毫针,采用单手进针法.印堂、水沟、迎香向鼻根方向平刺8~13mm,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30~35 mm;青灵、郄门、委中直刺30~35 mm,以3~4次/s频率快速提插平补平泻,以肢体抽动1次为度;其余各腧穴均常规直刺20~35mm,行捻转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1周治疗5次.治疗15次后,震颤频率明显减轻,左上肢持物震颤频率约3~6 Hz,可轻松完成持箸、端碗及进食等动作,左下肢震颤动作消失.运用震颤评估量表(FTM)进行评价,总评分治疗前31分、治疗3周后12分.治疗后1、3、6个月随访FTM评分均为10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