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超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超重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代谢物差异和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4—8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就诊的超重MS患者36例(M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43例(对照组),收集血清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两组入选者血清样本代谢物的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其相关代谢指标。结果:MS组与对照组比较,体质指数(26.9±2.0)kg/m 2比(21.7±1.4)kg/m 2、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老年超重MS组患者与对照组存在65种代谢差异物,这些差异物分别富集在21条通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腰围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多,其次是体质指数,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甘露糖、来苏糖、葡萄糖等单糖、亚麻酸及衍生物和焦谷氨酸等。 结论:老年超重MS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存在多种类代谢差异物,这些代谢物与涉及超重的临床指标体质指数、腰围等相关性较高,亦包含单糖、亚麻酸衍生物和氨基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161名新生儿脐带血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含量与出生指标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新生儿脐带血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含量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关联。方法:于2015 年2—7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医院招募符合标准的待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61对孕妇及新生儿。问卷调查孕妇年龄、吸烟、饮酒等人口学信息,并在分娩后采集脐带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测定脐带血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含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与新生儿体重、身长和出生体重指数的关联。结果:161名孕妇年龄为 (30.3±3.0)岁;161名婴儿体重为(3 447.2±413.0)kg,身长为(50.2±1.1)cm,出生体重指数为(26.7±2.2)kg/m 3,男婴占51.6%(83名)。脐带血中检出的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邻苯二甲酸甲酯、邻苯二甲酸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丁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氧己基)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羧基戊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乙酯含量分别为(3.50±0.28)、(2.65±0.47)、(4.31±0.55)、(6.26±0.57)、(1.71±0.13)、(1.10±0.09)、(0.47±0.06)ng/ml。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含量与新生儿体重、身长和出生体重指数均无关联( P值均>0.05)。 结论:北京市新生儿脐带血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的含量较低,与新生儿体重、身长和出生体重指数无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氟/多氟化合物的产前暴露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的产前暴露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基于浙江杭州2020—2021年出生的506对母婴队列样本,应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产前母血血清中7种PFASs的暴露水平。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FASs的产前暴露对出生体重、身长及阿氏评分(Apgar)的影响。结果:孕妇年龄、产前体重指数以及妊娠周期分别为(31.3±4.3)岁、(26.7±3.2)kg/m 2和(265.0±28.3)d。出生体重、身长、Apgar-1和Apgar-5评分分别为(3.1±0.8)kg、(49.3±2.9)cm、(9.88±0.47)分和(9.99±0.13)分。PFASs广泛暴露于母血血清中,其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基磺酸(PFOS)和6∶2氯代聚氟烷基醚磺酸(Cl-PFESA)的浓度最高,分别为(18.453±19.557)ng/ml、(6.756±9.379)ng/ml和(5.057±8.555)ng/ml。孕妇年龄、胎次、生产方式与PFASs暴露水平相关( P<0.05)。亚组分析显示,PFOS对低出生体重(LBW)组新生儿体重( β=-0.958)、身长( β=-0.073)及Apgar-5( β=-0.288)有抑制作用。6∶2 Cl-PFESA和8∶2 Cl-PFESA对LBW组新生儿体重( β=-0.926; β=-0.552)、身长( β=-0.074; β=-0.045)有抑制作用。此外4∶2氟调聚物磺酸(FTS)暴露与正常体重组新生儿体重增加( β=0.111)、Apgar-5评分降低( β=-0.030)有关。 结论:PFASs的产前暴露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Apgar-5评分之间存在关联,需持续关注PFASs通过母胎传递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人血浆辐射敏感脂质代谢物模型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脂质组学方法联合机器学习(ML)多种算法,探索人外周血辐射敏感脂质代谢物分类模型。方法:收集2023年3—9月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准备接受骨髓移植的25例白血病放射治疗病例,照射前和照射后外周血样本97份,其中对照组24份,为照射前血液样本;辐射组73份,为4、8、12 Gy照射剂量下的24、25和24份血液样本。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平台的靶向脂质组学方法,分析辐射组与对照组差异脂质。线性回归筛选0~12 Gy的剂量范围内辐射剂量响应脂质。采用5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训练集辐射分类模型,验证集进行模型的验证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辐射组敏感的脂质代谢物中62个脂质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1~4.74, P<0.05),包括鞘磷脂(SM)、胆固醇酯(CE)、神经酰胺(Cer)、磷脂酰肌醇(PI)、己糖神经酰胺(HexCer)、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醚磷脂酰胆碱(PCO)、磷脂酰乙醇胺(P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这9大类。在0~12 Gy的剂量范围内,筛选出20种具有良好剂量反应的脂质代谢物,包括11个SM,7个CE,1个Cer和1个PI。决策树(DT)、支持向量机(SVM)、轻量梯度增强机(Light GBM)、随机森林(RF)、K最邻近(KNN)这5种机器学习训练模型拟合均较好(F1=0.69~1.00),灵敏度较高。通过评价验证指标,辐射分类判定效果最好的模型为随机森林(灵敏度1.00、准确率0.72、F1值0.80)。 结论:通过靶向脂质组学分析,发现人类样本中辐射响应的脂质代谢物和辐射剂量响应的脂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RF模型可以为探索人类辐射脂质代谢物模型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水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 Kimura&Migo)水提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萃取组分进行定性表征的方法.方法 提取铁皮石斛水提物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旋蒸浓缩后,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样品经UPLC-Q-Orbitrap-MS分析,根据元素组成、分子量、质荷比、离子碎片等确定化合物信息并推导裂解规律,通过与文献、MzCloud、MzVault、PudChem、本地数据库比对确定鉴定结果.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化合物62种,包括黄酮类成分20种,联苄类成分6种,羧酸及其衍生物6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6种,酚类成分4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种,糖类成分2种,生物碱类、苯丙素、蒽醌、萜类化合物各1种,其他类成分3种,还检测到8种含量较高、质谱信号较强的未知成分.其中水提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7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36种,正丁醇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48种.通过与文献比对,62种化合物中有7种化合物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提取得到.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分析铁皮石斛中多种化学成分,可为铁皮石斛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PLC-Orbitrap-MS/MS技术的通络益晴方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UPLC-Orbitrap-MS/MS)对通络益晴方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初步鉴定.方法 使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结合参考文献,对所得成分进行分析与初步鉴定.结果 根据建立的色谱条件,从通络益晴方中初步鉴定出94个化学成分,其中有黄酮类化合物31个、酚酸类化合物14个、脂肪酸类化合物9个、皂苷类化合物6个、异黄酮类化合物5个、氨基酸类化合物4个、三萜类化合物4个、醛类化合物4个、多肽类化合物3个、苯丙素类化合物3个、醇类化合物3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8个;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得到8个重复的成分.结论 UPLC-Orbitrap-MS/MS技术能快速、初步鉴定出通络益晴方中化学成分,可为通络益晴方物质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淡豆豉中产γ-氨基丁酸微生物对产毒黄曲霉菌的拮抗作用和毒素合成关键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考察从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SSP)炮制过程中分离的15株产γ-氨基丁酸微生物对产毒黄曲霉菌的拮抗能力并筛选出具有抑制产毒黄曲霉菌生长和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高效拮抗菌,探究高效拮抗菌发酵产物对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合成关键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平板对峙法与十字交叉法检测15株产Y-氨基丁酸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对产毒黄曲霉标准株(简称:产毒标准株)生长的影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 15 株菌对 AFB1 的降解效果,考察其对产毒黄曲霉菌的拮抗能力并筛选出高效拮抗菌;针对高效拮抗菌发酵产物分别运用菌丝干重法检测其对产毒标准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其对黄曲霉毒素合成关键基因(aflR、aflD、aflM、afl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5株菌及其发酵产物对产毒标准株的生长抑制率分别在15.88%~56.05%和25.74%~52.12%,对AFB1降解率在2.74%~57.87%,表明它们对产毒黄曲霉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筛选出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JC2)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d1).当高效拮抗菌发酵产物加入量为2 000μL时,JC2和Xd1对产毒标准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3.82%和63.34%,且能明显抑制黄曲霉毒素合成关键基因aflR、aflD、aflM、aflP的mRNA表达.结论 淡豆豉炮制中存在既能产γ-氨基丁酸又能明显抑制产毒标准株生长和产毒的拮抗菌,其拮抗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产毒标准株菌丝生长和毒素合成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TLC联合UPLC-QQQ-MS分析天王补心丸中4种外源性污染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对天王补心丸质量分析中发现的异常成分进行研究,建立薄层色谱(TLC)、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同时测定天王补心丸中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等4种外源性污染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通过优化展开系统,对158批样品进行定性鉴别;针对异常斑点,采用HPLC-Q/TOF-MS进行成分鉴定确认;采用UPLC-QQQ-M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58批天王补心丸样品中有9批检出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等4种外源性污染成分,分别在0.97~483.34、0.98~98.49、1.00~100.50、0.88~87.75 ng·mL-1内呈线性,回收率为99.30%~103.99%,平均标准偏差(RSD)为0.90%~2.62%(n=6),9批样品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0.3~104.1、1.0~17.6、0.4~30.6、3.2~24.8μg·g-1.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为天王补心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Ag/H柱脱氯-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出厂水消毒副产物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建立Ag/H柱脱氯-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方法 样品经Ag/H固相萃取柱除去余氯,再经0.22 μm的膜过滤后,在HSS T3 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上进行分离,采用甲醇-0.000 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方式,电喷雾负离子(ESI-)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质谱分析.为校正基质效应,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对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一溴乙酸、一氯一溴乙酸、二溴乙酸、三氯乙酸、一溴二氯乙酸、二溴一氯乙酸和三溴乙酸9种卤乙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9种卤乙酸在0.5~100 μg/L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检测限(S/N=3)为0.012~0.50 μg/L,定量限(S/N=10)为0.036~1.50 μg/L.以自来水为基底根据卤乙酸含量的不同分别进行5.0、20、80 μg/L浓度的加标试验(n=6),平均回收率在75.3%~106.3%,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0.58%~12.8%.结论 该分析方法可用于出厂水中微量卤乙酸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牛膝盐炙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牛膝最佳盐炙工艺.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以牛膝补肾壮骨的5种有效成分——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人参皂苷R0及竹节参皂苷Ⅳa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设计方法,选择加盐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优化牛膝的盐炙工艺.结果:牛膝盐炙最佳工艺为2%加盐量,炒制温度100℃,炒制时间20 min.结论:所得牛膝盐炙工艺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牛膝盐炙品的质量均一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