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全身型脂肪营养不良1型并反复发作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1例先天性全身型脂肪营养不良1型(CGL 1型)患儿合并反复发作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CGL 1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和治疗情况,以提高对CGL1型和HTG-AP的认识.结果 女性患者,14岁,因急性腹痛入院,患儿全身皮下脂肪缺乏,合并难以控制的糖尿病、严重的高三酰甘油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经常规治疗后,腹痛很快缓解,三酰甘油可迅速下降至安全范围,血糖仍控制不佳.结论 对于难以控制的糖尿病、严重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应考虑CGL 1型可能,严格的生活管理、积极控制代谢并发症,有助于预防HTG-AP的发生、加重或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GPAT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1型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1型(congenital generalized lipodystrophy type 1, CGL1)是由AGPAT2基因异常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下脂肪消失、肌肉发达、皮下静脉明显、假性肢端肥大症、多毛、黑棘皮症等,常合并代谢性疾病,易被误诊为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及库欣综合征等。同时,与部分脂肪萎缩综合征的鉴别在临床上存在难度。本研究回顾分析1例CGL1患者的临床和遗传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有助于加深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家族性部分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4型伴反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1例以糖尿病起病的家族性部分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4型(FPLD4)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3岁5个月,糖尿病病程3年余,于2021年11月10日第4次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糖尿病病程中反复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逐渐出现脂代谢并发症,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携带基因 PLIN1 c.1325delG(p.G442Afs*99)和 SPINK1 c.194+2T>C(p.?)双基因杂合变异。 PLIN1为FPLD4的致病基因,c.1325delG变异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家族史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FPLD4,同时携带基因 SPINK1 c.194+2T>C(p.?)变异,可能使慢性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增加。本病例报道丰富了FPLD4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型数据,基因检测方法的应用使患儿糖尿病分型得到了精准诊断,同时需警惕双基因突变对疾病进展的影响,对制定治疗方案和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 Chinese girl with mandibular hypoplasia, deafness, progeroid features, and lipodystrophy (MDPL) diagnosed via POLD1 mutation detection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GPAT2基因新变异导致先天性全身性脂肪代谢障碍Ⅰ型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例先天性全身性脂肪代谢障碍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Sanger法对 AGPAT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以及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患儿 AGPAT2基因第6和第3外显子分别存在c.792_805delGGAGAACGGGGCCA(p.Gln264Hisfs*208)和c.335C>T(p.P112L)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其中c.792_805delGGAGAACGGGGCCA(p.Gln264Hisfs*208)尚未见文献报道,而c.335C>T(p.P112L)为已知致病变异。 结论:AGPAT2基因c.792_805delGGAGAACGGGGCCA(p.Gln264Hisfs*208)和c.335C>T(p.P112L)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SCL2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一家系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一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2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遗传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表现、生化结果及影像学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可能致病基因,再使用Sanger验证分析该致病基因结果。结果:先证者出生后即出现消瘦、全身脂肪萎缩,早期即出现肝功能损害、严重三酰甘油血症、严重黑棘皮征等表现。血瘦素水平明显低下,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均提示BSCL2基因(反向)第5号外显子上发生了插入突变,该位点由TTC突变为TCGGTC,造成182位谷氨酸被天冬氨酸和精氨酸替换。先证者为纯合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及哥哥BSCL2基因检测到同种类型杂合突变。结论:BSCL2基因的第5外显子c.545_546insCCG突变导致了遗传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2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获得性部分性脂肪萎缩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该文分析2020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例29岁女性获得性部分性脂肪萎缩(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面部脂肪丢失"入院,经综合检查诊断为APL,采用自体脂肪移植的技术,改善因脂肪丢失引起的面部凹陷,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作者回顾相关文献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对APL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IK3R1基因突变致SHORT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例 PIK3R1基因突变致SHO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11岁5个月,因"多食、多饮、多尿2个月"就诊。查体:面部脂肪少、三角脸、眼睛深陷、宽鼻梁、鼻翼小、鼻部下端小柱状低垂、嘴角下垂,颈部、腋下、肘窝、腘窝及腹股沟皮肤呈黑棘皮样皮肤改变及双肘轻度外翻、伸展过度。实验室检查提示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发现患儿携带 PIK3R1基因杂合突变(c.1945C>T,p.Arg649Trp)。SHORT综合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特征性面容、脂肪萎缩及胰岛素抵抗为临床特点,检测 PIK3R1基因有助于诊断。SHORT综合征的诊治需要多学科管理,而早期诊断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减轻家庭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炎症小体病4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非炎症小体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提供线索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2年2月由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诊断的49例非炎症小体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49例非炎症小体病患儿中男29例、女20例。起病年龄为0.8(0.3,1.6)岁,诊断年龄为5.7(2.8,8.8)岁,起病至诊断时间3.6(1.9,6.3)年。结合基因检测Blau综合征34例(69%)、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及A20单倍剂量不足各4例(8%)、伴发热和脂肪萎缩的慢性非典型嗜中性粒细胞皮病综合征3例(6%)、Majeed综合征及化脓性无菌性关节炎和坏疽性脓皮病和痤疮综合征各2例(4%)。22例(45%)患儿有相关疾病家族史。临床表现为皮疹37例(76%)、关节受累38例(78%)、眼部受累33例(67%)、反复发热17例(35%)。11例(22%)患儿合并消化系统受累。外周血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和(或)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30例(61%);自身抗体阳性者3例(6%)。治疗过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者23例(47%)、免疫抑制剂43例(88%),生物制剂37例(76%)。随访5.8(2.9,8.9)年,死亡3例(6%)。结论:非炎症小体病可有反复发热、皮疹、关节及眼部受累等症状,多数患儿合并阳性家族史,炎症指标可升高,自身抗体多为阴性。非炎症小体病的治疗药物多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GA临床实践指南更新:瘦型NAFLD的诊断和管理(专家评议)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被公认为是引发慢性肝病的一大主要病因,其影响了超过25%的美国以及全世界人口.每4例NAFLD患者中就有1例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可以导致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与患病和死亡显著相关.尽管NAFLD主要存在于肥胖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但据估计有7%-20%的NAFLD患者为瘦人体质.在临床评估患有遗传性疾病、脂肪代谢障碍、药物源性脂肪肝和炎症性疾病等的瘦型NAFLD患者时,临床医师所能参考的指导性意见十分有限.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为瘦型NAFLD患者的流行病学、疾病自然史、预后和死亡的特征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多项研究发现,瘦型NAFL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与肝脏疾病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相较于无NAFLD的瘦人群体均有升高.本文作为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实践更新,将提供"最佳实践建议"以通过循证医学途径来帮助临床医师对瘦型NAFLD进行诊断、分期和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