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小荣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特色探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常小荣教授认为"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总结常小荣教授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在临床诊治脾胃病过程中注重经脉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则以调畅中焦、调和五脏气机为要,辨证严谨,选穴精准,以四白、梁门、足三里为治疗脾胃病的基础用穴,并注重灸法的运用.常小荣教授提倡学习经典与继承创新,坚持研究与临床相结合,为传承发展"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肾脑相关探讨补肾(精)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认知障碍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讨补肾(精)法治疗老年糖尿病伴认知障碍的科学内涵。肾脑相关源于中医脏腑相关学说,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于五脏六腑之气血,其根本在肾。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髓-脑”组成一个系统,内在联系密切。肾精足则脑髓充,脑髓充则神智聪,从而发挥“头为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两者在生理上互相倚行,相互资生,病理上必相互影响。以肾脑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老年患者虚弱、老化、肾气衰弱的生理特点,加之“消渴日久,健忘怔忡”引发糖尿病相关脑病的发展趋势,引出补肾益精、生髓充脑是治疗老年糖尿病伴认知障碍的核心治法,再从现代肾脑相关微观研究角度为补肾(精)法治疗老年糖尿病伴认知障碍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伤寒杂病论》对玄府理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金元医家刘完素归纳总结《黄帝内经》"玄府""气门"的概念,及张仲景学说中关于"腠理"的相关论述,形成了玄府理论.梳理《伤寒杂病论》对玄府理论的影响可知,张仲景对"腠理"概念的突破,乃玄府理论之启蒙;张仲景对人体发病的认识,与玄府理论相契合;张仲景疗愈疾病的方法,为玄府理论所继承.张仲景针对"九窍闭塞""壅塞不通"的玄府郁闭之病机,提出了特色鲜明的治病防病理念——"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面对外邪内伤,应"养慎""不遗形体有衰",以达到"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的理想状态.在治疗方面,也有"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总治则,与后世提出的"开通玄府"法若合一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以心脾相关理论治疗脾胃病的思路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从心脾相关理论源流、心脾关系辨析出发,探讨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认为心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完善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在相互关系方面,心脾通过经络、五行、气血、精神情志相关,并在现代研究中的脑-肠轴学说中得到验证.在病因病机方面,火衰土虚、心火乘脾、心脾两虚、心胃不和是心脾相关理论中的最常见的脾胃病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时,可针对各个病机分别以益火补土、泻心扶脾、补心健脾、调心安脾为核心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以附子、干姜、桂枝、炙甘草温补心 阳,以黄芪、黄连补脾泻火,以黄芪、人参、龙眼肉、当归补心健脾,以首乌藤、玫瑰花、合欢皮等调养心神以安脾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浙派中医冯兆张诊治阳痿病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索浙江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诊治阳痿病的学术思想,为阳痿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冯氏锦囊秘录》中方脉阳痿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该书中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对该书中治疗阳痿病的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整理.[结果]冯氏推崇"命门"学说,尤其重视阴阳水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在方脉阳痿篇详细论述了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认为五脏受损可为病痿前兆,而多种原因引起的阴阳失调、郁火阻滞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治疗上列举诸多方药,注重补益阴阳,且以丸剂为主,药物送服多以酒、姜汤、盐汤等,并记载了分时采用不同汤剂送服的方法及分节气服药的方法,颇具特色.[结论]冯氏对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论述颇详,认识特色鲜明,其学术思想对当今阳痿病的治疗亦具有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燮理五脏并消风宣窍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及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基于燮理五脏并消风宣窍法探究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因机证治.结合"清阳清窍"学说及五脏辨证,认为鼻渊病位在鼻,又与五脏清升浊降之病机密切相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审机,辨证论治,其一为燮理五脏,重清阳升散之源泉,着眼于五脏不足或枢机不利之处,和合五脏;其二为脏时同调,以四时六气为根本,关注小儿脏腑娇嫩,使饮食运动不失其度,合于四时以御外风;其三为消风宣窍,祛伏风、化痰浊以成清升浊降,"消风"重在引经、疏散以升清阳,"宣窍"重在治痰、祛湿以化浊阴,从而切实改善患儿鼻塞、流脓涕等不适,使其复归于清升浊降畅然往复,五脏合和,九窍通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针药并用从"肾主水"论治五液失常病症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现基于经典理论,剖析五液内涵与"肾主水"理论,总结历代医家诊治经验,探讨从"肾主水"论治五液失常病症.《黄帝内经》首先提出"肾主水",后世医家不断继承与发展丰富,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重要组成部分.五脏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所主的五液摄纳失常,肾之液虽表现为"唾",但因主持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其余四脏之液的疏泄失常与肾脏的功能亦密切相关,如"多涕"病症可能与肺卫相关性不大,而以肾脏虚弱为主.基于经典理论和名家诊治经验,中医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五脏之五液"以肾水为根本,五液之间相互影响,不独主于本脏,牵一发而动全身,治疗以调护根本为主兼顾它脏,并提出针药并用治疗五液病症思路与方法,为临床治疗五液相关病症拓展辨证思路,启发辨证思维,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宗气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中医辅助治疗困难撤机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以宗气为切入点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困难撤机的中医病机及诊疗思路.根据五脏相关学说,认为困难撤机与宗气密切相关,宗气不足、肺脾肾虚损为其核心病机,宗气痹阻、气血失和为中心环节;治疗可采用四君子汤、补肺汤、参苓白术散等补益宗气,以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举元煎等升阳举陷,同时应注意调和气血,并根据五脏之虚实加以辨证调护,以期提高脱机成功率.基于宗气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中医辅助治疗困难撤机可为困难撤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脏腑辨证探讨情志相关性失眠
编辑人员丨2024/2/3
从情志与失眠的关系入手,探讨对失眠病证进行脏腑辨证的必要性.认为以脏腑病变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影响的病理机制为主体的脏腑病机,在中医失眠病机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地位.进一步分析其病因病机,则又可以分为情志过亢和情志不足两大类,其中情志过亢包括:郁闷不舒(肝郁气滞证)、烦躁焦虑(肝火扰心证)两种情志;情志不足则包括:惊悸不安(心胆气虚证)、思虑过度(心脾两虚证)、精神萎靡(五脏俱虚证)三种情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从"通畅元真"角度辨治老年糖尿病
编辑人员丨2024/2/3
"五脏元真通畅"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精髓,后世医家借鉴其机理阐明各种生理病理现象.中医藏象学说指出脏腑相合,脏为阴,腑为阳,阴阳互为表里,经脉相互络属,形成五脏一体观.五脏元真通畅,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百病不侵.五脏元真失于通畅,五脏精液枯竭,经络血涩,荣卫不行,百病由生.古人把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病",《内经》按照"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五气之溢者,名曰脾瘅"分为"脾瘅"和"消瘅"两种.消渴的发病过程与五脏元真失于通畅密切相关,五脏元真失充、不畅时易发消渴病.老年患者老化、肾气虚弱的生理特点更加突出,肾精亏损,气化功能低下为核心,即"元真不畅".亦出现气血失和,络脉不通,脏腑功能失调,即"元真不通".因此老年消渴病治疗以培补五脏为法,补肾为核心,还应调和气血,通畅三焦,"以通为补,以补为通",借三焦、腠理之通路使五脏元真归于本位,各司其职,才能"人即安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