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OSO-ERM框架的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公立医院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提升采购业务风险管理既是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治理效果的内在需要,也是现阶段外部监管的重点。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和对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分析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的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发现存在采购业务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尚未形成、风险控制活动未能满足风险管理要求、信息沟通机制尚待完善、内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然后基于2017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战略与绩效》框架(COSO-ERM),分别从治理和文化、战略和目标设定、绩效、审阅和修订,以及信息、沟通和报告5个方面提出优化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可通过调整优化采购业务组织架构,形成三道防线的风险防控协同,打造良好的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基于风险考量制定采购战略规划和采购业务目标,完成对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梳理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形成风险清单,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评估风险影响程度,科学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加强多角度监控,动态审视采购风险和绩效,改进采购风险策略;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信息沟通与共享,建立有效的报告机制,增强风险管理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招远市玲珑英诚医院收治的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感知控制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并对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疾病感知控制水平呈良好的中等现状,且对采取行为改善的态度处于消极或不明确状态的较差水平;支持利用度为其中的最低项,造成主观与客观支持无法更好的发挥效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处于中间水平,其中各维度评分最低的三项分别为日常劳动或工作、性格与家庭角色;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的三个分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的相关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健康权威人士、内部控制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健康内部控制、健康权威人士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健康机遇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感知控制现状更倾向于临床医护人员等外部权威人士,其内控水平相对较低,且社会支持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同时与生活质量伴有部分中介效应。临床需通过有效、权威性较高的评估量表,及时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灵活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预后及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尿砷质控样品的制备与稳定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尿砷质控样品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尿样,浓缩后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冻干,对冻干后的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砷含量测定。并从均匀性、稳定性、不同检测方法测定、尿砷含量定值等对冻干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尿样冻干后砷含量的变异系数均< 5%。均匀性检验结果显示,低、高浓度样品瓶内和瓶间砷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1.09、1.53, P均> 0.05),样品均匀性良好。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高、低浓度的冻干样品保存时间≤360 d的│下降率│均≤10%。以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高、低浓度冻干尿样中的砷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14个省级及86个地市县级单位的尿砷含量定值结果,低浓度为(0.028 ± 0.002)mg/L,高浓度为(0.113 ± 0.008)mg/L。 结论:该制备方法冻干尿砷质控样品,冻干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能够满足于地方病防治监测中实验室的外部质量控制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文版特应性皮炎控制工具的信效度与反应度的验证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验证中文版特应性皮炎控制工具(atopic dermatitis control tool,ADCT)的信效度和反应度。本研究在获得中文版ADCT量表的授权后,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1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ADCT、患者湿疹自我测评量表(patient-oriented eczema measure,POEM)、峰值瘙痒数字评定量表(peak pruritus numerical rating scale,PP-NRS)、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和患者报告的疾病整体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项目分析;采用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评估内容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估结构效度;采用Cronbach′α系数评定内部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DCT与其他量表的相关性来评估外部反应度。结果显示,经项目分析保留所有条目。I-CVI为0.9~1,S-CVI/Average为0.983;经因子分析提取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7.927%;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37;中文版ADCT与POEM、PP-NRS、DLQ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861、0.709。综上,中文版ADCT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反应度,适合测量评估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院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梳理医院科研项目风险结局发生情况,并对引起风险结局的因素进行剖析,在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流程和方法,降低科研项目风险结局发生几率。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笔者科研管理工作实践,找出该院科研项目存在的风险点,对比分析引入项目风险管理前后的成效,梳理该院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结果:医院科研项目主要存在内、外部6类风险,导致项目出现项目终止、项目变更、项目延迟、考核指标调整及经费预算调整等风险问题。通过创建医院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环境、规范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等措施,构建起风险管理体系,使得该院科研项目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风险管理在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医院开展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可行性。应进一步加深对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和挖掘,推动医院科研项目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农业面源氮污染控制措施滞后效应形成机理与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推广实施最佳管理措施(BMPs)被认为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然而许多流域实施BMPs后通常难以在预测的时间内实现水质改善目标,导致人们对BMPs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受流域内养分遗留效应影响,BMPs实施后的环境质量改善效益可能不会立刻显现(也即"滞后期"),这是由于过去人为活动输入的过量营养物质在流域水文传输和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中的积累所致,当来自外部的污染负荷减少时,这部分营养物质的汇集和释放可能掩盖治理措施对于水质改善的影响.鉴于遗留的营养物质在延迟水质改善方面的关键作用,滞后期的量化评估对于全面分析污染成因,科学配置BMPs,有效治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水质改善效率非常重要.以农业面源氮控制措施的滞后效应形成机理和评估方法为主线,概述了流域尺度氮累积和滞后效应产生的主要机理,述评了氮污染滞后效应的量化评估方法,提出目前大多数流域模型尚不能很好的表述滞后效应以及缺乏解决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遗留效应的能力,并对未来BMPs优化配置研究提出建议:(1)摸清流域水文传输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对BMPs控氮效益滞后期的影响,分析污染负荷削减的时空响应规律;(2)构建包含土壤、浅层含水层和地下水动力学组合的流域尺度BMPs控氮效益滞后期模型,分析不同管理情景下污染物减排和水质目标改善所需时间;(3)建立涵盖滞后效应的BMPs优化配置方案,以寻求短时间内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以及环境与经济效益双重协同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相关管理措施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残差网络自动识别肝脏增强CT期相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开发并验证自动识别肝脏增强CT期相的深度学习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肝脏增强CT患者图像766例,用于构建3期增强期相分类模型和动脉期(AP)分类模型,将肝脏增强CT各期相自动识别为动脉早期(EAP)或动脉晚期(LAP)、门脉期(PVP)、平衡期(EP).此外,回顾性收集5家不同医院行肝脏增强CT患者图像221例,用于模型外部验证.以放射科医师标注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在外部验证集中,模型识别各增强期相准确率达到90.50%~99.70%.结论 基于残差网络构建的肝脏增强CT期相自动识别模型有望提供高效、客观、统一的图像质量控制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断点回归方法及应用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完整、系统介绍断点回归设计(RDD)原理及统计方法,为其在公共卫生领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介绍断点回归设计原理基础上,用室内甲醛干预的实例演示了利用 Stata软件实现断点回归统计方法的过程,介绍和比较属于参数法的多项式回归和属于非参数法的局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和结果.结果 RDD 是一种准实验设计,对研究对象没有随机分组,而是选择一个与干预措施有关的变量,根据该变量的取值选择切点划分干预组和对照组.RDD 在内部有效性方面优于其他准实验设计,但外部有效性受到一定限制.基于观察性资料的 RDD不仅可控制可观测的混杂因素,还可控制无法观测的混杂因素,也更符合伦理道德.在本文实例中,多项式回归和局部线性回归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RDD 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真实世界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科学评估干预政策和提供高质量决策依据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益处发现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益处发现体验,为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3月—5月,以 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借助Nvivo软件整理资料,并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3个主题:①探究意义,包括认可维持性血液透析、渴望活着;②获得控制感,包括调适自我心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学会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行为管理;③自我增强,包括挖掘外部优势资源和肯定自我价值.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多方面的益处发现体验,医护人员可通过强化维持性血液透析知识宣教、搭建心理互助平台、组建多学科护理团队等方式引导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建设,挖掘和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资源,培养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益处发现的水平和能力,体验正向激励,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运动想象脑机接口(MI-BCI)技术通过识别运动想象产生的脑电信号来判断其运动意图,进而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与控制.MI-BCI技术在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应用中取得肯定疗效,对中、重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也具有很大潜力.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MI-BCI技术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现状(MI-BCI技术的神经调控机制、临床康复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3个方面),以期为MI-BCI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相关设备研发提供理论支持.MI-BCI技术的神经调控机制主要包括"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中枢-外周"自上而下的中枢刺激模式(运动想象)与"外周-中枢"自下而上的感觉运动反馈(外置设备带动肢体运动)模式]、神经反馈和赫布理论;临床康复应用主要集中在脑卒中后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康复、大脑功能网络变化等方面.但MI-BCI技术在临床康复应用中仍存在表现力不佳、治疗剂量不明确、采集信号质量亟待提高、运动想象模式的类别较少和训练周期长等问题.下一步仍需开展MI-BCI技术联合其他中枢神经干预方式相关研究,增加运动想象模式类别等方式以改善MI-BCI技术的康复效果,并开发适用于各个时期脑卒中患者MI-BCI技术训练方案,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肢体运动康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