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外源糖对根区亚低温下山定子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我国北方春季土温回升慢,常使苹果根系遭受亚低温胁迫.糖在根系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充当着营养成分和信号分子的双重功能.为探究不同外源糖对根区亚低温下山定子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对照(CK)、根区亚低温(L)、根区亚低温+蔗糖(LS)、根区亚低温+果糖(LF)和根区亚低温+葡萄糖(LG)5个处理,分析了山定子幼苗生长参数、叶片光合特性和不同组织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L处理后山定子株高、根系生长参数、地上部生物量、叶片光合和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除根系钙(Ca)含量显著升高外,山定子幼苗中的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含量均显著降低.与L处理相比,外源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处理后,山定子叶片光合和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生长参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根中N和P含量显著增加;茎中N、P和K含量显著增加,茎中Ca含量只在蔗糖处理后显著增加;叶中N、P、K、Ca和Mg含量均显著增加.综上,根区亚低温下外源糖处理可提高山定子叶片光合效率,促进矿质元素吸收,进而缓解根区亚低温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且蔗糖处理效果好于果糖和葡萄糖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总结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13例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病例,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记录以及住院治疗经过.结果 13例非颅神经起源的脑实质内或脑室神经鞘瘤,占同期神经鞘瘤的0.45%.患者年龄1~71岁,平均35.7岁;男性9例,女性4例(男∶女=2.25∶1.00).患者症状出现时间从4 d到3年不等,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头痛,其次是癫痫发作.肿瘤位于额叶最常见,其次为小脑半球和颞叶.囊变、瘤周水肿是该肿瘤常见影像学特征,1例病例出现钙化.该13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类型肿瘤,多数诊断为胶质瘤或脑膜瘤.结论 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术前难以与实质性肿瘤鉴别.该肿瘤起因不明,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除恶性神经鞘瘤外预后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系膜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诊治分析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分析2023年5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例肠系膜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反复右上腹疼痛,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及快速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升高。病灶起源于肠系膜,内有大面积钙化且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但术前被误诊为十二指肠升部外生性肿瘤。患者同时有胆囊多发结石,但CT平扫呈等密度或仅为中央点状高密度,导致阅片者误判了结石大小与数量并忽略了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TYH2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蛋白tweety同源物2(TTYH2)在皮肤黑色素瘤(SKCM)中的表达水平、作用机制和对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365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以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GTEx)下载812例健康人皮肤组织表达数据,分析TTYH2在SKCM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用于评估TTYH2表达对SKCM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GO)分析用于筛选TTYH2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应用STRING在线平台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关键的蛋白质网络节点基因。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使用CIBERSORT算法分析22种免疫细胞在每个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使用卡方检验分析高、低表达组中免疫细胞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SKCM患者TTYH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生存分析表明SKCM患者TTYH2高表达组具有较差的预后。TTYH2高表达是SKCM总生存率差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21,95% CI 1.08~1.37, P=0.001)。KEGG结果显示TTYH2主要富集在细胞突触、离子通道、钙信号通路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途径等相关通路上,GO分析得出TTYH2参与的生物过程等均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TTYH2与氯化物胞内通道蛋白5、氯离子通道蛋白2、甘氨酸受体家族成员和γ-氨基丁酸受体家族成员等有相互作用,揭示了其可能在SKCM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记忆B细胞、CD4记忆T细胞和单核细胞在TTYH2低表达组中的丰度显著增加,而在TTYH2低表达组中滤泡辅助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丰度显著降低。 结论:TTYH2的表达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控SKCM细胞的发生发展,影响SKCM患者的生存预后,是SKCM潜在的生物学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衰竭患者降钙素原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受肝衰竭免疫炎症状态变化的影响,传统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等对肝衰竭合并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下降。血清降钙素原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诊断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因此具有早期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潜在价值,但其诊断效能、最佳临界值等尚存在争议。此外,有研究证实未合并感染的肝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也会升高,且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提示降钙素原可判定非感染状态下肝损伤严重程度,甚至可以作为肝衰竭早期诊断与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对降钙素原的来源和生物学功能、其在肝衰竭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应用价值和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3aR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对APP/PS1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补体C3a受体(complement C3a receptor, C3aR)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RAGE)对APP/PS1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APP/PS1(APPswe/PS1dE9)阿尔兹海默病小鼠分别与C3aR基因敲除鼠(C3aR -/-)、RAGE基因敲除鼠(RAGE -/-)杂交产生APP/PS1-C3aR -/-和APP/PS1-RAGE -/-。在体内,通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骨组织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和Goldner三色法染色,了解不同基因型鼠之间骨代谢的差异性;在体外,通过骨髓源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诱导培养了解C3aR和RAGE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在体内实验中,与APP/PS1小鼠相比,APP/PS1-C3aR -/-和APP/PS1-RAGE -/-小鼠骨量增多,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减弱,类骨质增多( P<0.05)。在体外实验中,APP/PS1-C3aR -/-和APP/PS1-RAGE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增强,碱性磷酸酶(ALP)、成骨转录因子2(RUNX2)表达增加,破骨细胞分化能力减弱,TRAP染色阳性减少( P<0.05)。 结论:C3aR和RAGE都参与调节APP/PS1小鼠骨代谢过程,敲除C3aR和RAGE可以改善APP/PS1小鼠的骨质疏松,为临床上阿尔兹海默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微小RNA-200a通过Wnt/β-连环蛋白通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来源外泌体miR-200a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收集从4周龄SD大鼠(福建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取的BMMSCs来源外泌体,与从新西兰兔提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提取BMMSCs来源外泌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确外泌体对EMT的影响。构建过表达和低表达miR-200a的BMMSCs,分别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各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iR-200a与β-catenin基因CTNNB1是否直接结合。使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高剂量外泌体组E-cadherin表达水平较低剂量组更低(0.51±0.09比0.78±0.12, t=3.115, P<0.05),而N-cadherin(2.05±0.22比1.40±0.13, t=6.478, P<0.001)和Vimentin(1.01±0.13比0.75±0.12, t=2.987, P<0.05)表达水平高于后者。高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E-cadherin表达水平较低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降低(0.71±0.09比1.48±0.14, t=4.751, P<0.05),而N-cadherin(1.55±0.12比0.75±0.10, t=11.603, P<0.01)和Vimentin(0.88±0.07比0.37±0.04, t=6.039, P<0.05)表达水平前者较后者更高。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标志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量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0.21比0.92±0.15, t=0.130, P>0.05),而低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p-GSK3β、β-catenin和T细胞因子-1(TCF-1)表达水平均高于高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1.89±0.17比1.15±0.12, t=4.125, P<0.05;1.32±0.09比0.74±0.15, t=4.962, P<0.05;0.96±0.08比0.38±0.05, t=6.740,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野生型β-CTNNB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iR-200a组细胞荧光活性显著低于miR-NC组(0.51±0.07比0.98±0.08, t=13.251,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突变型β-CTNNB1的细胞中,miR-200a组细胞荧光活性与miR-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0.05比0.96±0.07, t=0.247, P>0.05)。 结论:BMMSCs来源外泌体miR-200a通过直接作用β-catenin基因CTNNB1,降低β-catenin表达,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活,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22例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20年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2例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标本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2例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年龄1个月至2.5岁,平均年龄9个月。男10例,女12例。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5例,产前发现肝脏病变3例,伴有皮肤血管瘤1例,伴有贫血6例,均未出现Kasabach-Merritt现象。CT检查肝组织内孤立性病变17例,多灶性5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直径0.6~11.0 cm,切面实性,灰红灰褐色,6例中央见出血坏死。显微镜下,15例孤立性先天性肝血管瘤见特征性的中央坏死区,周围组织疏松,可见毛细血管增生,管腔之间较多残留小胆管,扩张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其中可见髓外造血及钙化。5例多灶性肝婴儿血管瘤见毛细血管分叶状或弥漫排列,管腔大小不等,可见较肥胖的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周细胞。2例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由扩张的分支状薄壁血管组成,内衬扁平的内皮细胞。22例肝脏血管瘤均表达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及CD34,不表达D2-40。5例多灶性肝婴儿血管瘤Glut1阳性,其余Glut1均阴性。结论: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罕见,其分型与成人不同,明确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个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家系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一个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家系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N048:癫痫全面版基因检测panel-V2、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进行外周血检测,抽取羊水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cl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检测。结果:基因检测显示女婴Xq21.31q22.1区域杂合缺失,其中 PCDH19基因外显子缺失,变异来源于母亲。SNP-array检测示女性胎儿,arr [hg19] Xq21.31q22.1(89 558 626-99 701 006) ×1。此家系母女及胎儿均为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 结论:PCDH19基因变异为该家系患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的可能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IK3R3在生长激素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PIK3R3)在生长激素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GH-PitNETs)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相关的PitNETs数据集,分析PIK3R3在GH-PitNETs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来源于不同PitNETs亚型的细胞株,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检测PIK3R3在GH3、MMQ和AtT-2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GH3细胞,应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对PIK3R3进行敲低,并将细胞分为PIK3R3敲低2组(Sh-PIK3R3-2)、PIK3R3敲低3组(Sh-PIK3R3-3)和未转染对照组(Sh-NC),通过CCK-8、EdU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速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WB检测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结果:GEO数据库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垂体或瘤旁组织,PIK3R3在GH-PitNETs中表达上调(均 P<0.05),而在催乳素型PitNET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PitNETs和促性腺激素型PitNETs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WB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于MMQ和AtT-20细胞,PIK3R3在GH3细胞中表达更高(均 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在24 h、48 h、72 h时间点,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19±0.02、0.46±0.03、1.25±0.06和0.17±0.02、0.37±0.02、1.03±0.05,均低于对照组细胞的0.24±0.02、0.64±0.04、1.67±0.09(均 P<0.05)。EdU检测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E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6.87±1.63)%和(13.45±1.33)%,均低于对照组的(34.51±2.76)%(均 P<0.05)。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单细胞集落数分别为(84±10)个和(75±8)个,均低于对照组的(173±19)个(均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62±2.14)%和(27.40±2.51)%,均高于对照组的(14.12±1.48)%(均 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82±15)个和(166±13)个,均低于对照组的(428±27)个(均 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h-PIK3R3-2组和Sh-PIK3R3-3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1±5)个和(22±3)个,均低于对照组的(64±9)个(均 P<0.05)。WB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两组PIK3R3敲低组细胞的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和P-AKT表达均降低(均 P<0.05),E-cadherin表达均增加(均 P<0.05),AKT表达无明显变化(均 P>0.05)。 结论:PIK3R在GH-PitNETs中高表达,并通过激活AKT信号传导,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