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院医药联合门诊服务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拓展药学服务广度与深度,2022年3月,某三级甲等医院依托临床专科门诊开设了医药联合门诊,通过制定门诊固定排班制,明确服务对象,建立门诊就诊流程和质量管理制度,规范药师沟通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规范化药学服务。截至2022年12月,医药联合门诊累计开诊100余次,服务患者1 709例。该实践为促进我国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患者流量探索门诊护士固定岗与动态岗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患者流量,探索门诊护士固定岗与动态岗联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调取HIS系统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各护理科室在每月、每天不同时段的患者流量数据,分析其变化规律。打破原有的排班模式,门诊所有护理科室岗位优效组合、搭配排班,固定岗与动态岗相结合的模式:各科室根据工作特点选出部分人员组成门诊动态岗,轮转排班;同时根据门诊流量比例改革绩效。比较排班模式改变前后人力资源利用情况、高峰时段患者等候时间、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次数、护患满意度。结果:排班模式改变后,节约护士约1.60人;抽血室、输液室高峰时段患者等候时间分别从(16.40±6.36)min缩短至(7.31±2.31)min、从(26.26±7.08)min缩短至(12.44±3.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次数由13降到1例;患者满意度从86.56%上升到98.43%,护士自我评价满意度从66.67%上升到9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门诊各护理科室固定岗与动态岗相结合排班模式是一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有效措施,在持续推动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排班模式在手术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线性规划模型对手术护理配合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测应用,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试验,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5个院区手术室的9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参加2020年8—9月排班的护理人员为常规排班组,参加2021年3—4月排班的护理人员为线性规划排班组。通过建立手术护理配合人力资源线性规划模型,应用的LINGO 11.0软件对次日手术所需要的最少护理人员数目进行运算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结合手术室专科分组、层级要求进行次日手术的人员安排。将常规排班组护理人员的加班时间与线性规划排班组护理人员的加班时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个月在岗护理人数是相等的,常规排班组2020年8、9月与线性规划模型排班组2021年3、4月的加班时长分别为865(505,1 435)、780(475,1 355)、650(460,910)、720(350,9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3.66, P<0.05);常规排班组的2020年8月分别与线性规划模型排班组的2021年3月和2021年4月的加班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69、-2.55,均 P<0.05)。常规排班组的2020年9月分别与线性规划模型排班组的2021年3月和2021年4月的加班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62、-2.58,均 P<0.05)。 结论:采用线性规划模型对手术护理配合的人力资源调配进行运算预测,优化了手术室人力资源的配置,有效减少了手术护理人员的加班时长,间接加速了手术的运转,提高了手术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护士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对实施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态度,探究护士是否愿意尝试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影响因素,为后期的临床开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混合设计研究。量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9—10月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1 326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护士愿意尝试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1 326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 3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9—12月上海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12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深入了解临床护士对实施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态度及缘由。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9.2%(653/1 326)的护士听说过预支固定排班模式;67.5%(896/1 326)的护士表示愿意去尝试预支固定排班模式。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急诊科室、是否有孩子、是否听说过预支排班模式、认为轮班对生活影响大是护士是否愿意尝试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影响因素( P<0.05)。质性访谈结果显示,部分护士支持预支固定排班模式,期待在新的工作模式下能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部分护士害怕改变、担忧能否胜任、公平问题、家人不支持。 结论:临床护士对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态度一般。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招募部分愿意尝试的护士实行预支固定排班模式,并动态监测护士的工作状态、满意度及工作质量,为新的护理人力管理模式提供实证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2018年7~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实施医护同步全程服务责任制管理模式,并应用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比较实施前(2018年1~6月)及实施后(2018年7~12月)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施后患者对护士对护理排班、护理流程、健康宣教、心电监护、并发症护理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能有效规范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护理流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共体模式下社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医共体模式下社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为实现医共体社区内各站点PICC维护门诊的全覆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杭州市参与医共体模式的10家社区中置入PICC的79例患者和参与PICC维护的67名社区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调查问卷和护士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和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并对社区护士行PICC维护理论知识与操作进行考核。根据社区8个月内PICC推广情况,将PICC维护患者≥40例的3家社区设为推广优势社区,其余7家社区设为推广劣势社区,对比分析优劣势社区间推广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调查的单因素分析中,付费方式、行动能力、交通方式、交通费用、接受随访、对社区就诊流程和维护技术满意度是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 P<0.05)。护士调查的单因素分析中,宣传途径、绩效分配、排班方式、家庭医生团队和上门维护是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 P<0.05)。优劣势社区护士PICC并发症知识与操作技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行为能力、有无接受随访是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 P<0.01)。 结论:基于医共体模式在社区开展PICC维护同质化培训与管理,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对置管患者落实常态化随访,简化社区PICC维护流程,加强多种途径宣传,持续提升社区护士PICC并发症处理能力,调整绩效分配方案等举措提升护士能动性,加强综合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联动机制,对社区提供会诊支持,同时解决社区PICC维护规定病种报销途径等,可促进社区PICC推广维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冠肺炎背景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应急管理模式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后,由于隔离病区环境污染及防护服等导致操作受限等因素,定点收治医院的静脉用药应集中配置。结合现有流程,对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操作台操作模式,优化排班机制,探索并制定"一审五核对"的节点控制流程,以满足COVID-19患者24 h静脉用药需求;结合新冠病毒药物治疗特点,调整处方审核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推行无纸化处方,减少不必要的传播媒介;实行分段式输液配送管理,确保无交叉感染;分级分区管控配置环境,加强药师防护管理,规避人员感染风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本次流程重组及优化构建了COVID-19背景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应急管理模式,保障了COVID-19患者静脉用药需求和安全,救治工作有序进行,为今后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士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障碍因素,为更好地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15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护士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困境提炼出思维模式与习惯的冲突、理论与现实开展的差距、相关文件书写的负担、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成效不显著带来的倦怠感5个主题;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建议提炼出合理的排班模式、健全的反馈机制2个主题.结论 护士在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过程中需克服相关阻碍因素,转变传统思维,积极面对现实阻力,管理者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信息化建设等,进一步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医学独立实验室精益化管理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医学独立实验室检验流程中推行精益化管理模式,合理利用设备及人力资源,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设立流程精益化工作小组,梳理整个实验检测流程,进行不少于3次的整个流程耗时测试,精准记录测试时间,再将测试内容所耗用的时间进行技术与非技术分类,以及工作人员角色分类,确定纯作业时间,制定流程作业最佳节拍时间,同时制定出精益化管理排班表.试行精益化管理后,对工作程序进行改进,按节拍时间工作,以拉动方式作业,大大改善了科室以往的松散式作业,浪费等不合理工作,使得科室检测效率提高20%,人员成本降低23%,员工绩效提高30%,技术创新发明5项.在医学独立实验室实施精益化管理来实现检测流程标准化、准时化、可视化、简单化的运营模式是可行的,不但能提高检测效率、资源优化、降低成本,也能保证质量、杜绝浪费、同时也能缓冲因人员流失带来的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术科室7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手术科室发生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住院、手术环境,保证手术患者顺利康复.方法 回顾该院2015年手术病区护理系统上报的70例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分级、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护理人员职称特点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锐器伤、非计划拔管、跌倒.主要原因是岗位职责未落实、培训不够、沟通不良、评估不足.年资较低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结论 医院加强护理人员相关培训、人力资源配置,护理人员排班模式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