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体靶向羧酸酯酶1f基因敲减对急性肝衰竭小鼠枯否细胞极化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靶向羧酸酯酶1f(Ces1f)基因敲减对脂多糖/D-半乳糖胺(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枯否细胞(KC)极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携带靶向Ces1f干扰序列的小RNA(siRNA)与多肽转运载体(Endoporter)结合形成的复合物siRNA-EndoPorter包裹在β-1, 3-D葡聚糖壳中形成复合体颗粒(GeRPs)。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PS/D-GalN)、预处理组(GeRPs)、预处理模型组(GeRPs+LPS/D-GalN)、空载体组(EndoPorte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Ces1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KC M1极化表型分化簇86(CD86)mRNA以及KC M2极化表型分化簇163(CD163)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检测KC中Ces1f蛋白以及M1/M2极化表型CD86/CD16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方差不齐时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预处理组和预处理模型组肝组织Ces1f mRN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80±0.03/0.80±0.14、0.56±0.08/0.52±0.13、0.26±0.05/0.29±0.1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9.171/3.957、20.740/9.315、34.530/13.830, P值均< 0.01)。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预处理组和预处理模型组KC Ces1f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1.42%±3.79%、73.85%±7.03%、48.70%±5.30%、25.68%±4.5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6.333、15.400、23.700, P值均< 0.01)。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预处理模型组CD86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2.01±0.04、4.17±0.14,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33.800、106.500, P值均< 0.01)。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预处理模型组CD16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85±0.01、0.65±0.01,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3.360、55.350, P值均< 0.01)。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预处理模型组(F4/80 +CD86 +)百分比和(F4/80 +CD163 +)百分比分别为10.67%±0.91%和12.60%±1.67%、20.02%±1.29%和8.04%±0.76%、43.67%±2.71%和5.43%±0.4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1.130/8.379、39.250/13.190, P值均< 0.01)。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预处理模型组肝损伤评分分别为0.22±0.08、1.32±0.36、2.17±0.26,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2.520、22.190, P值均< 0.01)。 结论:Ces1f可能是一个肝脏炎症抑制分子,其抑制效应的产生可能来自于该分子对KC极化表型稳态的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FGF1、NT5E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糖脂及骨代谢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1)、5'-核苷酸酶(ecto-5'-nucleotidase,NT5E)与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80例,根据WHO骨质疏松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62例、骨量减少组65例和骨质疏松组53例,均检测血清FGF1、NT5E水平、人体测量学指标[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糖脂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骨代谢指标[总Ⅰ型胶原氨基端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PINP)、总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1型胶原羧基端肽 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 Ⅰ collagen, 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fragment,N-MID)、骨钙素(osteocalcin,OCN)],分析FGF1、NT5E与糖脂代谢、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结果:骨量正常组血清FGF1、NT5E水平<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 F=690.73、290.76, P<0.05);骨量正常组BMI、VFA、SFA水平>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 F=12.91、40.65、23.17, P<0.05);三组TC、FPG、TG、HbA1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38、2.53、2.29、1.57、0.72、2.59, P>0.05),骨量正常组N-MID、T-PINP、25-OH-D水平>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 F=17.64、24.84、10.45, P<0.05);骨量正常组 β-CTX、OCN水平<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 F=21.43、46.06, P<0.05);血清FGF1、NT5E与N-MID、T-PINP、25-OH-D呈负相关( r1=-0.514、-0.583、-0.607, r2=-0.525、-0.610、-0.602, P<0.05),与 β-CTX、OCN呈正相关( r1=0.612、0.594, r2=0.573、0.622, P<0.05);血清FGF1、NT5E与骨代谢指标联合预测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923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 P<0.05)。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危险度分析,FGF1、NT5E所致 RR值分别为22.203、10.089( P<0.05)。 结论:血清FGF1、NT5E参与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患者骨代谢存在明显相关性,联合骨代谢指标对T2DM患者骨质疏松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可作为评估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在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 2D 3]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为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蛋氨酸胆碱充足饮食,MCS)、模型组(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和干预组[MCD+1.25(OH) 2D 3],干预组每天按体质量给予3 ng/100 g的1.25(OH) 2D 3花生油溶液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花生油灌胃。4周后实验结束,下腔静脉取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留取肝组织观察肝脏形态和病理改变(油红O及HE染色),并检测肝脏总甘油三酯(TG)含量以及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脂肪酸转运蛋白36(FAT/CD36)、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 mRNA及其蛋白水平。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油红O染色及HE染色均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大量脂滴空泡,干预组明显减轻。干预组肝脏TG含量(2.23±0.98)μmol/g较模型组(3.53±1.06)μmol/g明显降低( F = 5.930, P = 0.035)。干预组ALT含量(35.99±9.54)U/L较模型组ALT含量(57.65±19.42)U/L显著下降( F = 13.790, P = 0.034);干预组AST含量(16.9±3.73)U/L较模型组AST含量(27.81±13.31)U/L显著下降( F = 3.084, P = 0.046)。干预组大鼠FAT/CD36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mRNA:1.21±0.61,蛋白:1.54±0.75)较模型组表达水平(mRNA:2.31±0.81,蛋白:2.83±1.42)显著降低(mRNA: F = 8.370, P = 0.001;蛋白: F = 7.212, P = 0.043);同样,ACC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mRNA:0.89±0.54,蛋白:0.28±0.11)较模型组表达水平(mRNA:1.39±0.19,蛋白:0.47±0.24)显著降低(mRNA: F = 3.948, P = 0.036;蛋白: F = 10.933, P = 0.048)。 结论:1.25(OH) 2D 3减轻了MCD饮食大鼠的肝脏脂肪沉积,这可能通过抑制FAT/CD36以及ACC1的表达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2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人重组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2(WISP2)对人肝癌细胞(HepG2)脂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0.4、1和2 μg/L)人重组WISP2作用于HepG2细胞48 h,Cell-Titer发光法测定细胞活力,酶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内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内脂质合成、分解、转运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人重组WISP2处理组均未降低HepG2细胞的活性;人重组WISP2处理上调HepG2细胞TG、TC含量,0.4、1、2 μg/L人重组WISP2处理组TG的含量分别为未处理组的1.254±0.039、1.216±0.028、1.174±0.014倍( F=6.791, P=0.006),TC含量分别为未处理组的1.264±0.057、1.394±0.101、1.392±0.077倍( F=7.045, P=0.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加入人重组WISP2明显增加HepG2细胞脂质合成蛋白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及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2)mRNA表达(均 P<0.05),显著上调SREBP1、ACC及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水平的表达(均 P<0.05);但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这类脂质转运蛋白及关键的脂质分解蛋白——脂肪三酰甘油脂肪酶(ATGL)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结论:rh-WISP2能显著增加肝细胞脂质含量,促进脂质合成增加可能是其作用的关键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取食行为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明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对常见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依据寄主植物中次生物质的含量及美国白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活性来探明美国白蛾对寄主植物的取食策略.[方法]以北京地区美国白蛾危害程度不同的8种植物(桑Morus alba、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白榆Ulmus pumila、黑杨Populus nigra、垂柳Salix babylon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和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为寄主,通过室内饲养,测定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取食量、选择率及营养效应指标,划分其对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对8种寄主植物中类黄酮、总酚、单宁含量以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美国白蛾4龄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具有选择差异,选择率大小则为洋白蜡和臭椿>桑>白榆>西府海棠、垂柳和金银木>黑杨.寄主植物叶片中类黄酮的含量与幼虫的取食量呈显著负相关(r=-0.657,P=0.017).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具有不同的营养效应.金银木饲喂组近似消化率(0.97%±0.01%)最高,相对取食量(2.92±0.49 g/g·d)也较高,但食物利用率(0.005%±0.01%)、食物转化率(0.005%±0.008%)和相对生长率(0.007±0.02 g/g· d)最低;西府海棠饲喂组相对生长率(0.34±0.04 g/g·d)最高,近似消化率(0.72%±0.10%)、食物利用率(0.16%±0.叭%)、食物转化率(0.24%±0.06%)和相对取食量(2.19±0.38 g/g·d)均处于较高水平.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美国白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昆虫细胞色素P450 (P450)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o.o1).[结论]美国白蛾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取食选择和营养效应差异,幼虫灵活的取食策略以及解毒代谢调节能力可能是其适应不同寄主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硝酸丙三酯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代谢产物、纤维水解酶活性及菌群丰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近年来硝酸酯化合物抑制瘤胃甲烷生成的能力受到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关注其对瘤胃内主要纤维降解菌——厌氧真菌的影响.[目的]研究三硝酸丙三酯(Nitroglycerin,NG)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活性和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厌氧真菌(Piromyces sp.F1)纯培养及与甲烷菌共培养(Piromyces sp.F 1+ Methanobrevibacter sp.),比较不同剂量NG (0.0、6.6、13.2和19.8 μmol/L)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的代谢终产物、主要纤维水解酶活性及菌群丰度的影响.[结果]厌氧真菌共培养组中,6.6 μmol/L NG完全抑制了甲烷的生成,积累了氢气和甲酸(P<0.05),降低了乙酸浓度以及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P<0.05),但未显著影响厌氧真菌和甲烷菌的丰度(P>0.05).厌氧真菌纯培养组中,6.6 μtmol/L NG显著降低了甲酸、乙酸、乙醇、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P<0.05),但总产气量和氢气产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2个培养体系中,随着剂量的升高,NG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的抑制增强.[结论]NG能够抑制甲烷菌的活性,但对厌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TCGA数据库建立的八基因预后模型在 乳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TCGA数据库建立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多基因预后模型,分析多基因预后模型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患者的mRNA数据进行整理,通过R语言软件筛选出在乳腺癌样本及正常样本中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从中筛选和建立多基因预后模型,计算预后评分.根据预后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将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评分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根据年龄、ER受体状态、HER-2表达情况、淋巴结转移状态及病理分期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K-M)方法以多基因预后模型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生存分析,验证多基因模型对总体及各亚组乳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结果 将分析得到的2142个差异基因纳入Cox回归分析,共筛选出8个差异基因,包括羧基酯脂肪酶(CEL)、POU区域转录因子(POU3F2)、维生素D-24羟化酶(CYP24A1)、脂肪酸结合蛋白7(FABP7)、MURC、G蛋白偶联受体(GCC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B(LRP1B)及丝氨酸蛋白酶2(PRSS2),并建立八基因预后模型.预后评分(PI)公式为:PI=0.156×CEL的表达量+0.112×POU3F2的表达量-0.071×CYP24A1的表达量-0.065×FABP7的表达量+0.135×MURC的表达量-0.201×GCGR的表达量-0.063×LRP1B的表达量-0.090×PRSS2的表达量.计算709例患者预后评分后,中位值为0.98,共有355例患者纳入高风险组,354例患者纳入低风险组.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期和八基因预后模型均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生存分析证实,在总体乳腺癌患者及各亚组(除Ⅳ期外)乳腺癌患者中,预后评分低风险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八基因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在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分组的乳腺癌亚组中得到了验证,有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ET/CT显像剂18F-氟丙酸在肝癌中的生物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剂18F-氟丙酸(18F-FPA)对肝细胞肝癌(HCC)的显像效果及其摄取机制.方法 (1)以甲基-2-溴丙酸乙酯为前体合成18F-FPA;(2)通过体外细胞摄取实验测定人肝癌SK-Hep 1细胞不同时间点对18F-FpA的放射性摄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ilistat)、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5-十四烷氧基-2-呋喃甲酸(TOFA)对18F-FPA的摄取抑制情况;(3)对荷人肝癌SK-Hep 1小鼠行18F-FPA microPET/CT显像,并与18F-FDG PET/CT显像进行比较.18F-FPA和18F-FDG在肿瘤中的放射性摄取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18F-FPA的合成产率为(45±2)%.(2)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率从5 min的(1.3±0.4)%上升到120 min的(4.6±0.2)%.细胞摄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高,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逐渐降低.当抑制剂奥利司他和TOFA浓度均为400 μmol时,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率分别降低了(40.3±4.0)%和(26.0±6.0)%.(3)荷人肝癌SK-Hep 1小鼠18F-FPA microPET/CT显像显示了快速且准确的肿瘤定位,肿瘤/肝脏比值为1.63±0.26;18F-FDG PET/CT显像中的肿瘤/肝脏比值为1.09±0.21.18F-FPA比18F-FDG具有更好的显像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5,P=0.047).结论 18F-FPA可用于肝癌显像,且其摄取与脂肪酸合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亚致死浓度溴虫腈和毒死蜱对等钳蠊螨生长繁殖和解毒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害虫综合治理中,化学防治对天敌资源也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为缓解这一矛盾,本研究旨在探究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处理对等钳蠊螨Blattisocius dentriticus生长繁殖及解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利用药膜法处理2-3日龄等钳蠊螨成螨24h,测定溴虫腈和毒死蜱的亚致死剂量;测定和比较LC10和LC30剂量这两种药剂处理后F0和F1代的产卵量、产卵期、卵孵化率和雌成螨寿命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通过酶活力分析和RT-PCR分别测定LC10,LC30和LC50剂量下这两种药剂处理后钳蠊螨成螨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酶活力及其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溴虫腈和毒死蜱处理24h对等钳蠊螨成螨的LC50分别为42.56 mg/L和72.42 mg/L.溴虫腈和毒死蜱LC10和LC30剂量处理等钳蠊螨雌成螨后,与对照(清水处理)相比,仅F0代雌成螨寿命和产卵期显著缩短(P<0.05),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无明变化.酶活力测定结果发现,GST,CYP450和CarE的活力在溴虫腈和毒死蜱LC10和LC30剂量处理后无明显变化,而LC50剂量下,上述3种酶的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溴虫腈LC10,LC30和LC50剂量处理下2个GST基因(BdGST3和BdGST6)、3个CYP450基因(BdCYP2-4)和5个CarE基因(BdCarE1-5)表达均显著上调;在毒死蜱这3个剂量处理下3个GST基因(BdGST1,BdGST3和BdGST4)、3个CYP450基因(BdCYP2,BdCYP5和BdCYP6)和2个CarE基因(BdCarE1和BdCarE2)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结论]结果表明,LC10和LC30剂量的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剂量会抑制F0代雌成螨的生长繁殖;LC10,LC30和LC50剂量下这两种药剂可诱导等钳蠊螨GST,CarE和CYP450基因表达;LC50剂量能明显诱导等钳蠊螨体内GST,CarE和CYP450活性上升.该研究为等钳蠊螨抗性品系的筛选及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活体枯否细胞靶向性基因敲减GeRPs方法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Ces1f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动物活体肝枯否细胞靶向性基因敲减 β-1,3-D葡聚糖包裹Endoporter-siRNA颗粒(β-1,3-D-glucan-encapsulated Endoporter-siRNA particles,GeRPs)注射方法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小鼠肝组织内羧酸酯酶1f(carboxylesterase 1f,Ces1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β-1,3-D-葡聚糖包裹Endoporter-Ces1f-siRNA复合物的方法制备GeRPs.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A为正常对照组[GeRPs(-)LPS/D-GalN(-)Endoporter(-)],B为模型组[GeRPs(-)LPS/D-GalN(+)Endoporter(-)],C为预处理组[GeRPs(+)LPS/D-GalN(-)Endoporter(-)],D为预处理模型组[GeRPs(+)LPS/D-GalN(+)Endoporter(-)],E为空白组[GeRPs(-)LPS/D-GalN(-)Endoporter(+)].以上各组分别采用GeRPs或Endoporter或PBS预处理后,再以LPS/D-GalN腹腔内注射诱导ALF实验动物模型.采用原位胶原酶灌注和选择性贴壁等方法分离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并以LPS刺激细胞.Ces1f基因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PCR与FISH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Ces1f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下调(均为P<0.01);D组Ces1f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较B组下降(P<0.05).在原代肝细胞中,LPS刺激较非刺激细胞Ces1f的表达也明显下调(P<0.01);经LPS/D-GalN刺激后,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通过GeRPs预处理可进一步加重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病理损伤效应.结论 GeRPs方法能够下调健康小鼠肝组织Ces1f基因表达,同时,GeRPs预处理能进一步下调ALF小鼠肝组织中Ces1f mRNA表达的受抑程度,并加重ALF小鼠肝脏病理损伤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